从问题入手,打破学习的虚拟获得感
“撒谎对自己有利的时候,为什么要说实话?”
这是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思考过的第一个哲学问题。那时他只有八九岁,他向自己问了这个问题,并苦苦思索,却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这个问题的两难性折磨着他,逼迫着他去解开谜团。据《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的传记作者蒙克所说,正是“那种问题激起的强制倾向把他拽进了哲学”。即便无意成为维特根斯坦这样的哲学家,仅仅作为一个学习者,问题也可以成为我们最好的老师。就我自己来说,我的阅读和思考,都是在自己提出的问题的牵引之下、在因问题无法完美解答所形成的焦虑和不安的鞭策之下进行的。
对问题的好奇、对答案的渴望,是驱动很多人学习和探索的主要动力。
而从小接受教育的方式,是所有的知识都是被授予的,不是在哪里,有了问题去主动找答案。
知识不是简单地吸收而来,而是由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而来,学习者必须充分地调用他们的已有知识,在主动性目标的指引下、在丰富的情境中积极地进行探索,把新知识和旧知识糅合在一起,在头脑中建构出新的知识体系。
主动去探索未知,本来就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长时间压抑和废弃,会变弱,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及时去唤醒主动寻求答案的动力,是学习能力飙升的起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