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家中一位长辈因病去世,亲属按照流程办理户口注销。看到消息的时候,顿感怅惘。出生证明和死亡证明像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又离开这个世界的凭证。就像走一段高速路,上路的时候会在关卡检票,下高速的时候也会检票,而这中间走过的路程呢?却没有统一的、程式化的凭证。
不像高速路上的电子监控,可没有人会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随时记录这段路程。
——那如何证明你或是一个人的存在呢?
正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我想,这是最契合”存在“和”活着“这个主题的句子了。
2.
婴儿都知道,想要获得关注就必须弄出一点动静来,比如大哭大闹。而人想要证明自己真真切切存在,也必然需要留下一些东西。这不仅仅是指类似于照片、影像等能够轻易获得的——事实上这些物品不能长久存在,甚至不能伴随一个人一生。那些真正能够证明你存在的,是你在这个世界留下的痕迹。这个“痕迹“我很难去准确地告诉你它是什么,但我或许知道一种怎样留下痕迹的方法。
即不过庸庸碌碌的一生。
回首往事,问心无愧。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这意味着,你必须竭尽全力去过这一生。少年时代茁壮成长,青年时代奋力拼搏,老年时代拾掇拾掇看看自己还有哪些缺憾、又留下了哪些荣光。
有的人选择浑浑噩噩,回过头发现虚走大半生,并没有什么值得回味的东西;有的人选择不负此生,白发苍苍时带着满足的笑闭上双眼。
一切的选择权在你的手上。
这或许只是让你感到不虚无的方法,而要证明自己的存在,或许还需要做得更多一点。我们能够留下痕迹,是因为我们的行为和活动影响到了这个世界和他人。
事实上,我们存在,除了因为肉体存在于世间几十年,更多的是因为我们活在人的大脑里,也就是存在于人的记忆里。
3.
“从这个世界消失以及消失之后会去哪里“,这是我从未想过的。一个曾经鲜活的生命,突然之间消失,户口、身份均被注销,没有东西能够证明他存在过,如果没有人记得他,那他就真的消失了,想未曾存在过一样。
任何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都会消失,但“铭记“会让存在变得更鲜活,而遗忘——遗忘除了时间的敌人,还是存在的敌人。
我突然有些明白为什么有“纪念碑“、”纪念日“这种东西了,我们需要找一个特定的、实实在在的物品去证明存在,存在本身就太虚无了,抓不住。
“你记得,我就永远活着。”这是之前官媒的一篇推送里报道烈士的文章的题目。在相对和平的年代,仍然有无数的人在流血牺牲,90后甚至00后为了他们心中比命更值得的事情献出了生命。五四青年节时,官媒不约而同来了一波“回忆杀”,百年前的热血和激情,到今天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呈现出这样的精神。如今的青年,依旧正直张扬、特立独行。或许在几十年后甚至百年之后,也会有人被永远铭记,又或许是一种朝气蓬勃的群像被铭记。
端午节原本不是为屈子而设,可我们常常会以为因为屈子,所以才会有端午节和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等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端午节已经成为了一种屈原文化象征,那种来自千年前的一腔赤诚的爱国爱民的文化,而后世的我们,虽然无法达到屈子的境界,却常常会为他高洁的品格而动容。这是铭记在文化传承里的力量,它给了一个民族生生不竭的向前的动力。
4.
存在(exist),一直是个进行时,而它的“进化形态”是活着(alive)。前者很简单,后者却说不准了,大多数人只是存在,却并不一定能够活着,我指的是那种真正地活着。存在者如果没有一种向上走的趋势和欲望,最终也只能止步不前或是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
而向上者,大多可以避免被时间和时代裹挟的命运,在风浪中厚积薄发,这也是处于进行时态的存在像活着转变的过程。
来人间一趟,你想要怎样存在于世间几十年?你能够带走什么?又想要留下什么?——山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