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气呼呼的甩门而出
曼殊斐儿 2018.8.18

12岁,一个假大人,心智尚未成熟,脾气却已经养成。
因为忙碌,早上在儿子没有起床的情况下,我们已离开,有点“勤快“的我们,离开前把儿子早上要吃的东西放在桌子上,并千叮咛万嘱咐让他按时吃。
中午归来,儿子卧在沙发上看电视,早餐还躺在桌子上寂寞的等待。
推门进来一看,也许是酷热心燥,也许是奔波之累,一看到这种情况,我顿时火冒三丈,顺手关掉电视,并用批评责怪的语气高声命令。快点把饭吃了,以后不许看电视,不许玩手机。
早上的我吃了,这是我姐又给我弄的,儿子辩解到。一听就知道儿子是在说谎,并且说得面不改色气不喘,我心中的怒火烧的更为剧烈,我怒冲冲,急匆匆的走到儿子面前,斥责他为什么要撒谎,儿子不语,吃下食物摔门而出。

这时我真想拥有一个神奇的遥控器,按下暂停,让它停在我的面前,听完我的数落和责备。可现实是他摔门而出,扬长而去。
呵呵,这年龄不大,个子不高,脾气倒还不小,我自言自语。
怒火仍在我心中肆虐,我以做家务来排遣和平稳情绪。
冷静后,我在反思。都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会投射出父母平时的言行举止,孩子,这样摔门而出的臭脾气,是因为我吗?是因为我平时的暴跳如雷,过分指责吗?
如果我在孩子犯错的时候,能将批评改为建议,孩子还会养成这样的臭脾气吗?
可我却常常以家长的身份,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帜,以批评为由,发泄着我自己的情绪。
如果我当时能冷静下来问明情况,而不是用批评,指责,气势汹汹的语气斥责孩子,而是转为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样和孩子说,如果你按时吃饭了,妈妈心里很高兴,而现在你不吃,妈妈会为你担心,怕影响你的健康,不利于你的成长。如果以这样的语气和儿子沟通,那这一次摔门而出的事件也许就不会发生。
在面对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不妨将批评改为建议,也许效果会好些,其实不管我们的批评多么善意,批评就是批评。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尝试着将不要……不许……变成如果……。用这种方法,准确的来表述我们的意见,不会伤害到孩子,孩子也乐意接受,这应该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方式,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孩子,对于夫妻,同事,也许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想想也是,平时我们说,你不要玩手机,你不要打游戏,你不要乱扔东西,反而是越制止情况愈糟糕,其实我们说不要……的时候,我们和对方的焦点都在不希望出现的行为上,不想……说的多了,不想要的行为就会越来越多的出现。儿子玩手机令我头疼,我越自责,他就越迷恋。
我们怎么办?我们就需要将双方的焦点从不想的频道上传到想要的频道上,比如我对孩子说不许睡太晚,他可能会越睡越晚,如果可以换成:“宝贝儿,你如果早点睡,妈妈会很开心“,也许他真的就早睡了。再如果有人对我们发脾气,我们对他说,不许对我大吼,看看对方,效果如何,如果改为你对我讲话温柔的时候,我很喜欢,再看看是不是效果就非常的好。
语言本身就有很大的力量,常常能将我们的焦点从消极状态转到积极状态当中,那么当我们能正确运用语言,转移焦点的力量,就会发现自己和孩子的关系会渐渐变化,那么孩子也会通过我们的沟通学会正确的沟通技巧,而不是动不动就发脾气,甩门而出了。
儿子甩门而出的这一举动,让我想起了这样一对夫妻。两个都是博士,而他们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成绩却是班里的倒数第一。不要认为,是夫妻两人疏于对孩子的管理,其实这个具有博士学位的妈妈,每天都认认真真陪孩子写作业,只可惜她的脾气不太好,每次不到五分钟就火冒三丈,对孩子大叫,你怎么这么笨呢?我怎么生出你这样的孩子呢?在这样的情况下,本来高智商的孩子,还是觉得自己真像妈妈说的那么笨,于是就真笨到了倒数第一了。
想到这儿,我有点害怕,我是不是也在扮演着,那个傻瓜妈妈的角色呢?我不得不对自己的行为反思。
孩子在幼小的时候,其实对母亲都有着本能的依恋,所以妈妈的性格,语言行为就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怎样的妈妈才能培养出独立自主,有思想的好孩子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母亲在孩子面前,必须收敛起自己的锋芒,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母亲。
因此,作为妈妈的我们,每次在进家门之前,一定要提醒自己,忘掉所有不愉快的事情,角色转换为专职妈妈,千万不要把与孩子无关的这种坏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今天孩子的甩门而出,就是我把自己奔波之苦,炎热之累,转嫁到了孩子的身上。
台湾心理学博士洪兰女士,曾说过,母亲是家庭的灵魂,母亲快乐,全家快乐,母亲焦虑,全家焦虑,所以妈妈走进家门之前,面对孩子时,一定要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孩子的这一甩门,也不算坏事,至少提醒了我,我也该甩掉我自己的臭脾气。改掉自己命令的语气,试着把不要……不许……变为如果……
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派来度化我们的。孩子无法选择他的父母,我们就可以选择做孩子怎样的父母。
既然我一不小心把坏脾气遗传给了孩子,那孩子发脾气时,情绪失控的时候,我做为母亲就应该好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孩子发怒的时候,我一定要镇定。要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
很庆幸,今天我还算镇静,我没有追出去,把孩子拉回来在,继续指责唠叨,我不敢想象,如果是那样,后果将会如何?
上天给了一个让我们爱孩子的机会,却没有给我们爱孩子的技能,这项技能还得在以后的生活中慢慢学习。
网友评论
亲爱的,我比你的心态好一些。儿子大了,好几年我都没有声色俱厉的批评了,都是心平气和的沟通。
育儿路上,继续努力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