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之前就想写一篇关于现代人“缺爱”的文章,一直苦于这样那样的繁琐事物,迟迟未曾动笔。
中午的时候,吃完饭,准备午休,这时来自头条的一篇推文引起了我的主意。文章阐述的内容是河北某地一位19岁的女孩离家出走已失联15天,至今无音讯……
本来是一篇挺正能量的寻人文章,文章中讲到女孩跟二姐拌了几句嘴之后便离家出走,谁不想这一走竟然半月有余再无音讯。手机除了当晚接通了电话,有点哭腔的说了八个字之后,另外回了一条“不方便说话”的短信之后便再也打不通了,其家人已经报警,但这都过去半月了,还是无任何线索。
看完文章的我对此很痛心,也真心的希望女孩只是任性,不接家人电话或者说只是想散散心罢了。真不希望文中所讲述的女孩遭遇其他的不测,或者说我们都不愿看到的……
翻到文章的最后本想看看是否有知情人士提供线索,看看评论区的网友对于此事都是怎样的态度。却不想,这一看,让我大跌眼镜。
以下来自部分网友评论:
“19岁,还是小孩啊?不就是出走几天吗?有什么好奇怪的。”
“我也是女孩子,15岁就一个人出去打工了,家人从没管过我,现在的女孩子真矫情。”
“天哪,19岁家人还这么操心,我19岁都是孩子妈妈了,呜呜……”
“我17岁一个人去东莞打工,没钱了就饿着,给父母打电话从来都不会管我的,哎……”
…………
在这里,我似乎看到了什么。我不知道这样评论的网友是怎么了,或者说他们是基于怎样的心理去做这样的评论,但是我相信他们并非恶意的去诅咒女孩或责备女孩不应该如此任性。在我经过一番思想的梳理之后,我好像明白了!
我感受到的是评论者们,对于自身从小缺爱的一种行为地体现。
很多网友看到这一幕,他们看到的只是认为,19岁已经可以独立了,或者说“失联”15天压根就不算什么,他们看到文中的女孩亲人那么着急,突然联想到自己那个年纪的时候就已经走南闯北,从内心深处为自己感到不公。从女孩家人为女孩着急的态度,和自己同龄时候家人对待自己的态度,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我想这是他们内心的声音。
其实我相信评论者们也在祝福文中的女孩能够早日回归家庭,因为世界上善良的人还是很多的。
但是从这里不难看出,这是评论者们自身“缺爱”一种精神的释放,或者说是一种成就感。为什么要说成就感呢?因为19岁别人还是个小孩,还让家人操心,而自己在这个年纪已经独立,尽管是“被迫过早的独立”。而这个“成绩”又无处诉说,因为没有人理解自己,关爱自己,因此只有在网上去找寻这种“自我”的成就感。
我不禁感叹到,现在的人真的太缺爱了。不论是小孩还是成年人,他们都很缺爱。
比如现在的七零后,他们大多面对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可能年长的孩子已经大了,或者最小的孩子正在读中学或者大学。
面对已经成年的儿女,在中国,父母要考虑为儿子购房,娶媳妇等等。另一方面还要抚养最小的孩子完成学业,他们要应对孩子学费的压力。
还有一方面,70后的父母大多已经七八十岁,甚至90岁,随时都有离他们而去的可能。属于真正的上有老,下有小类型,很苦,很累,无处诉说。
再比如现在的八零后,很多人说八零后是啃老一族,因为八零后的父母大多为六零后,他们也才50岁,60岁左右。八零后的父母还能帮衬自己一把,而八零后他们自己的小孩也还没有长大,可能在读小学或者中学,大多数还在接受义务教育,在义务教育这个阶段,学费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的,所以他们觉得没有压力
但八零后却是最不自由的一个年代
他们还房贷,车贷,没有90后的活力,没有90后的胆识,他们的儿女普遍都是爷爷奶奶带,还在当着留守儿童。
他们很大程度上需听从父母的一切安排,因为需要父母的帮衬,不得不听命于父母。同时他们又接近70后的思想,却向往90后的无畏,内心极度挣扎却又无可奈何。
最后就是九零后,说起九零后可能很多人会还停留在九零后任性,狂妄,不务实等。其实对于现代的90后来说,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有梦想又敢于追梦,但却一次次的被现实打趴下,他们没有人帮衬,一切苦乐自己尝。
他们比八零后英勇却被伤的最深,他们跟70后的思想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们生活也好,工作也罢,永远得不到任何亲人,父母的支持和理解。他们不会像80后那般听命于父母,所以只有自己奋力前行,摔倒了,拍拍灰尘,继续走。很多时候,90后是最为孤独的人群。
综合以上原因,自然就有了文章开头部分所讲到的那些在“失联女孩”文章底部的评论,她们评论的出现也只是为了释放一下自己的内心,释放那些不被看重的孤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