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寿 司 之 神 小 野 二 郎
——《寿司之神》观后(二)
《寿司之神》这部电影震撼了我 —— 除了小野二郎先生化腐朽为神奇的寿司之外,是他和两个儿子的关系,也够不可思议的。

先生不仅自己一辈子交给了寿司,也把儿子交给了寿司,真的是“一筋”。
他有两个儿子——小野桢一和小野隆。“孩子们还小的时候,我难得周日在家睡觉,隆说,‘妈,有陌生人在我们家睡觉。’这是真的,我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工作,晚上十点回家时,他已经睡了。他们小时候,我们不常见面,我算不上称职的父亲,我可能更像陌生人。”小野二郎坦言。
就是这样的一位父亲,在孩子们高中毕业的时候,说服他们不要去读大学,而是来店里学做寿司。很难想象,这对于19岁的年轻人是何等粗暴和不公平。桢一回忆:“起初,我是抗拒的,前两年我都想跑。”二儿子隆想当飞行员,还喜欢赛车。
儿子们被迫来店里学徒,最终心甘情愿地做寿司,是父亲感动了他们,隆自豪地说:“我父亲的寿司技艺无人能比。”父亲虽然没有给他们学习高深知识的机会,却是在儿子和世人面前,把自己塑造成为一座丰碑。“我们父亲总是律己甚严,我们也已相同标准要求自己。”
小野二郎对儿子和学徒极其严格,他们从拧烫手的手巾把和收拾鱼开始,到十年才可以做煎蛋。影片中一位徒弟被允许开始学习做玉子烧,做到第200个,师傅二郎点头表示认可,徒弟激动的泪流满面。
小野隆在得到父亲认为“火候”够了之后,开了自己的寿司店,他认为自己是没有办法超越父亲的,所以只能降低价格。小野桢一是要继承父亲衣钵的,难度就更大了。但是重要的是他们从父亲那里学到和继承的不仅仅是捏寿司的手艺,更是纯粹的“职人精神。”这是无价之宝。
小野二郎和儿子们的故事,是他们独特父子关系的展现,留给我们的思考是很有价值的。当今社会视上大学为孩子的必由之路,这是有道理的,科技的发展使很多职业需要相应的知识。但是大学毕业宅家、啃老的也大有人在。所以上不上大学只是选择不同的人生道路而已,为人的根本是要成为能够独立生存的个体。孔子的学生有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根本确立了,正道就会形成。孝顺父母是有子所说的根本,但是只有自己有了立身之本,才能孝顺父母,否则,会是父母最大的心病,死不瞑目,哪里还谈得上孝顺父母呢。
小野桢一和小野隆以父亲为榜样,成为独立的职人,这也是小野二郎先生的另一个成功之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