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我的家乡。
那时,我在平遥一中读书。那时的平遥知名度不高,游客很少。但平遥一中的知名度很高,都说跨入这所学校,就等于是一只脚已迈进了大学,能戴上平遥一中的校徽,是一件很值得自豪的事情。
我们的班主任老师青春帅气,有才华,有情怀,各科老师也都非常优秀,一时群贤毕至,我们有幸适逢其时。
当时学校的后院就坐落在文庙里,从文庙前面的空地走过时,抬头望着阳光下的大殿屋檐,沧桑而悠远。

古城墙上有3000个垛口,72座敌楼。我有时会登上城墙,在敌楼下念书,觉得家乡话念书这个词很有古韵。朝阳下,城墙的青砖随着阳光的变化逐渐呈现出不同金黄色,温暖而充满希望。

放学时,我骑着自行车随着同学们的车流跃出校门,挤入拥挤的街道,街窄人多,全凭车技,骑车在城隍庙街的路上左突右闪,跨过南街,骑入衙门街,自行车的铃声,混和着街上聊天说话和买卖的吆喝声,热闹而亲切,两边古色古香的住宅,从身边一一闪过。
晚自习时,饿了就跑到校门口摊上,吃炒碗托。碗托是家乡特有的美味,冬夜吃炒碗托真是一种享受,炉火跳跃,铁铲在铁锅里铛铛作响,热油裹着碗托翻飞,葱蒜和醋的香气扑面而来......
南街上有些古玩摊,摊上有一些旧书报,常溜达过去,翻翻这些发黄的书报,也很有意思。
文化馆在南街上,里面有个图书馆,是个小小的四合院,与街上喧闹隔了开来,十分安静,在这里做图书管理员,应该很幸福。
学校在城隍面街,对面是城隍庙,当时是职工活动场所,内有一个图书馆。大院里有石凳、石桌,地面有时会落几只麻雀,东张西望的觅食,蝉声中,常常有人摇着扇子下棋打牌,一直到光线渐渐暗下来。
城外有座双林寺,很安静,阳光普照,佛的护法力士四大金刚,也守护着阳光和岁月。
那时的平遥安静而古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