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日课47

作者: 琴昕 | 来源:发表于2021-02-25 06:28 被阅读0次

《中庸》日课47

所谓“庸德之行”,关键是这个德要落实在行动上,这才是德行。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说“德性”而不是“德行”,德就是性,性就是德,二者是同义词,都是属性的意思。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叫你的“德性”,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大家并不听你怎么说,而是看你怎么行。所以这里讲“庸德之行”,就是你身上的品德,要在日常生活中以实际行动体现出来,这叫“庸德之行”,也可以换一种表述方式,是指你品德的那些行为。

《论语》上记载,孔子和弟子们聊天,孔子说他不想说话了,弟子们问你不说了,我们学习什么呢?我们传授什么呢?我们怎么向下继承和传播呢?孔子反问弟子们说:“天何言哉”,意思是老天说过什么?天什么时候对你说过话呀?但是“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天也没有站出来对我们讲话表达一下啊,那你怎么认识到天道的呢?你是看他的实际表现,四季在运行,万物在生长,这就体现着老天的意志,一切按规律运行,这就是老天提倡的,大自然的一切都在顺应着天道运行的规律,但这并不是老天靠语言教育的结果吧。

老天并没有和我们说话,而是从具体的行动中体现出来,如果我们从大自然去参悟人生的哲理,那么庸德之行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你应该把自己提倡的东西在行动中体现出来,落实到行动中。

想把人际关系处好,把人脉理顺,那你得做一个大家欣赏的人,要在行动上实现这一点,绝对不是怎么去说的问题。你说你想跟人家处好关系,全凭嘴说,仅用语言跟人家沟通,而没有在实际行动上体现出来,人家根本就不会相信,那样你是无法真正理顺人际关系的。“庸德之行”,关键在这一个“行”字上。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你的一举一动,都要体现出你所提倡的美德,或者说以符合美德的方式去行动。

“庸”是平平常常,这也提醒我们,美德的修养并不是靠人生的重大抉择、面对大事大非时来体现,美德主要就是在日常生活的平平常常的点滴细节中体现出来。儒家的修行反对起高调,就是要在日常生活的平凡小事上做起。把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做好、做到位了,你的品德修养也就达到比较高的境界了。

越是在生活中的平凡小事,越是无法伪装的,如果你修养达不到那个高度,想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上做到位,临时表演给人看,想表现你具备某种美德,那绝对是装不出来的,生活中的细节是你内心的自然流露,你没有修出那个心,细节是不可能做到完美的。

顺便说一下,“庸德之行”,也是一种识人的方法,如果你足够细心,会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去观察他人,只要你品味一下你观察到的细节都折射出哪些品质,你就可以把这个人看得清楚明白了。

选自:杨军《中庸别讲》

相关文章

  • 🎏《中庸》日课47

    《中庸》日课47 所谓“庸德之行”,关键是这个德要落实在行动上,这才是德行。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说“德性”而不是“德行...

  • 中庸-47

    原文: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

  • 🎏《中庸》日课5

    《中庸》日课005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天下最通达的方法、大家都认同的方法就是中庸。既...

  • 🎏《中庸》日课11

    《中庸》日课11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孔子说,这个方法得不到推行啊,这是一个总结。前面这一大段讲的是中庸的方法...

  • 🎏《中庸》日课12

    《中庸》日课12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孔子...

  • 🎏《中庸》日课15

    《中庸》日课15 当你征求他人意见时,会发现大家说什么的都有,你把这些信息收集完了之后,怎么去筛选?分两步,第一步...

  • 🎏《中庸》日课20

    《中庸》日课20 子思在前面举舜的例子,这里举颜回的例子,还是在暗示给我们另外一层含义,舜是帝王,颜回是平民,两个...

  • 🎏《中庸》日课17

    《中庸》日课17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

  • 🎏《中庸》日课16

    《中庸》日课16 在两天前《中庸》日课中,我们讲了舜的大智慧具体做法三“隐恶而扬善”和做法四“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 🎏《中庸》日课19

    《中庸》日课19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弗失之矣”。 这是《中庸》第八章,是孔子对颜回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庸》日课4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dcy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