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看电影《倾国之恋》前,我最先听到的是《W.E》专辑中的某一曲,是《SatinBirds》,缓缓的钢琴曲引我听完了整个专辑,那时我才知道是电影《倾国之恋》的配乐辑,作为一个平常看完电影接着会去搜原声大碟的我,这一回,倒了顺序去搜电影。
在去看电影前,我按习惯去看了一下电影简介,晓得了是讲爱德华八世和辛普森夫人世界爱恋的爱情故事。当下我便想:嗬,爱情!世间痴男怨女,无非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还是等等再看罢。就这样,这部电影就先在电脑中存上了,每次在电脑片库找片看时都绕过它,不是我不喜欢,而是我一直不怎么看爱情片,怎么说呢,缠缠绕绕,恩恩怨怨,生活已经够烦恼,何必去看他人欢喜离悲,倒不如看个旁的电影燃燃热血,是的,那时的我就是如此带有偏见。
触发我重新看这部片子的原因是那天下午我读完了太宰治的《斜阳》,直接原因是我看到文末直治写给姐姐的遗信中,提到了直治一直爱恋和思慕的有夫之妇小菅,一直爱而不得,不敢言语。所以有点丧的我就想起了这部看起来铁定丧的爱情电影,爱德华八世,那部《国王的演讲》电影中因爱放弃王位的温莎公爵,那个历史上被指认为亲纳粹分子的温莎公爵。所以当时挺丧的我已经不怕再丧了,无论悲喜,无论理性感性,看一看又何妨?
当晚,我就看了这部电影。
看完电影的直观感受就像电影里说的那样“从胸骨里传来的痛,在心口下,它和大脑在挣扎,看谁是上风,大脑一直试图理论和修缮来挽救局面,疼痛抓心,像野兽般撕裂。”就是这样,那种隐隐作痛的感觉,说不出道不出颇有点“无处话凄凉”的感觉。果然,就知道爱情片轻易看不得!
电影中沿用了两条线,一条线自然是辛普森夫人和爱德华八世的故事,另一条线是以一名非常喜欢辛普森夫人和爱德华八世世纪绝恋故事的现代女性沃莉为视角,沃莉的婚姻和辛普森夫人的第一桩婚姻一样,没有得不到足够的幸福且同时受到丈夫的虐待,所以一定程度上沃莉因为自己的不幸联想到了辛普森夫人,同时她也憧憬着有一个男人如爱德华八世一样,能给她够深的爱情。
许多人说不喜欢沃莉这条线,提到她和辛普森夫人这条线之间转换生硬,这部电影我仔细的看了两遍后,严肃的认为这条线是必须要存在的。
首先第一点,导演是麦当娜,新时代的独立女性,她确是明白了每个女孩的心思,那就是哪个女孩心里没憧憬过和辛普森夫人一样有场旷世绝恋?所以沃莉就是我们,就是我们平凡世界普通人的一个代表,一个写真,她让看电影的女孩们有代入感,代入沃莉,和沃莉一样好奇又羡慕着那个故事,优秀的电影提醒我们,观众看到是不是角色与我们的不同之处,而是相同之处,所以沃莉必须存在。
其次,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导演麦当娜是女权主义的拥护者,她鼓励每个女性独立自主。所以通过沃莉这条线告诉我一个道理,没有什么倾国之恋,没有什么童话故事,你得站起来自己面对这一切。我通过电影当中的几段台词来证明这个观点:
“我从不知道,在我所有的认识里,一个人如此完全地为另一个人疯狂,就像他对她一样,这很了不起,这不是统治,这是一种归属”这是关于这场世纪爱恋的外部认知。
然后片尾辛普森夫人的信件中写道:“他利用我逃离自己的监狱,却把我关了进去”
“我们除了不愉快的事,什么事都没有”
“我们俩一起或许可以足够强大地对抗这个刻薄的世界,你无法想象,这是多么艰难,作为这世纪最伟大爱恋的主角,我要永远都的陪伴他,永远,永远,永远。”这是以第一人称的角度来阐述这场爱情参与者的感受。
所以这一场从一开始众人翘望外人羡慕的爱情对辛普森夫人来说或许是一个牢笼,困住了她,告诉我们这不是童话。而最直接的证明是电影中有这么一个剧情,沃莉安慰辛普森夫人说“至少你们还有彼此”,辛普森夫人潸然泪下的说“醒醒吧,这根本不是什么童话”,然后给了沃莉一巴掌,其实这也是给所有憧憬如此爱情的姑娘们一巴掌,麦当娜借沃莉说出电影中要告诉众人的一个点——没有什么爱得够深,没有什么倾国之恋,所有的美好都是世界外部的揣测,根本没有什么童话,爱情就是一个怨不得恨不得而又不能失去的东西,世纪绝恋也一样,背后也有一地鸡毛。
而电影最为紧要的核心观点就是女性独立,掌握自己命运。剧中最后沃莉问辛普森夫人“你相信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吗?”辛普森夫人说“我以为你已经知道了”,所以这是电影的本质——命运掌控在自己手里,不管你是男人还是女人,你得站起来自己面对这一切。
有的人说电影矫情,说是麦当娜的自我憧憬,其实是把麦当娜想低了,也是真的没看透这片子,它一点也不矫情,它是把你想象的美好换种方式让你看透本质,它同时也劝导自己当自强。
不过说实话,麦当娜站在女性的视角诉说辛普森夫人的无奈是很独到的,因为全世界都看到了爱德华八世为她放弃王位,都觉得爱德华八世牺牲良多,可是却没有人在乎辛普森夫人牺牲了多少。她为他放弃了自由、名声、安稳、朋友。她承担了这场世纪爱恋的流言蜚语的重担,面对这个对她刻薄的世界,她不辩解一言的隐忍。但同时她又告诉沃莉“没有人能伤害你,除非你愿意”
另外有人提到电影轻化了辛普森夫人亲纳粹行为,其实我认为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历史如何,总会人怀疑,因为过去的事情,除了参与者,谁都不能说谁的历史观点正确。况且电影总是带有娱乐性质和浪漫色彩,任何电影和历史挂钩,再纪实,也会有出入,当然,纪录片除外。所以回到这部电影本身,站在导演麦当娜的视角,站在一个独立女性的视角,电影重心放在浪漫的爱情上和爱情背后的无奈上是不足为奇的。因为电影的立体点就是爱情而不是讲述历史。历史上记录的永远是男人如何如何,放到当代,麦当娜只不过用女性视角给辛普森夫人探寻更多理解的可能性。
电影最后,爱德华八世对年老的沃丽斯说:“dance for me" ,那一刻忽然觉得,这场轰轰烈烈的倾国之恋,在一句话中已被委婉的诠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