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哲学有意思的文章读书
读《中国哲学简史》(1):中国哲学与希腊哲学的差异化源头

读《中国哲学简史》(1):中国哲学与希腊哲学的差异化源头

作者: 阳明轩札记 | 来源:发表于2016-11-13 00:10 被阅读224次

两周前开始读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中间有很多事情又被搁浅。

这本书大概在6年前看过,现在重新拿起来细嚼慢咽,别有一番滋味。经典的书,要不断去读,反复去读,看一千本书,不如把一百本书看十遍,甚至把十本书看一百遍。

读书笔记总是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不断搁浅,背离了之前每天读书500字的初衷,如果按照之前的计划,150天过去了,每天500个字,那么现在也至少有75000个字。不过刚刚看了读书笔记,也才42578个字,差不多完成一半多一点,而事实上,却远远达不到一半,因为有些篇幅的读书笔记写得很长,动辄3000多字。

看来,坚持一个好的习惯,真的很难。

可惟其艰难,更显勇毅。

我仔细分析了一下。时间太忙固然是一个问题,早上越来越冷,想躲在被窝里面多睡一会也可以理解,根本的问题,还是人性的问题。

读书笔记是自己的事,就不要想着别人怎么去看,略输文采也罢,欠缺深度也行,但读书笔记首先是要给自己看的,发表出来,只是营造一种外界的监督力量,而不是去追求评价。如果恰恰能够给身边的朋友一些启发思考和正能量,则善莫大焉。

但是归根结底,是要扪心自问,自己是否一直走在不断超越自己的路上。

正因为一个普通人往往不能跳脱别人的目光,所以才有了:怨、恨、恼、怒、烦。

而恰恰是这些负能量,阻止了自己的学习进步和人格进化。

当时创建这个读书笔记,其发心就在于好好的,踏踏实实的做一点学问,日拱一卒,不疾而速。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可见,养心还在于自律,而自律的能量,就在于洞见到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渴望,也就是人的良知。这也是为什么王明明所讲的“致良知”,翻译到今天的意思,其实就是就是开启、扩充、运用你的正能量。

接下来,希望自己能够好好把这个读书笔记的习惯坚持下去。

《中国哲学简史》这本书已经看完了前面的两章,中国哲学的精神和中国哲学的背景,这两章基本上从陆地文明与海洋文明、农业文明和商业文明、家族文明与城邦文明等角度,分析了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源头差异。

冯友兰先生

在冯友兰先生看来,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

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特别是儒家伦理),不是宗教(至少不是正规的、有组织的那一类宗教)。

对超乎现世的追求是人类先天的欲望之一,中国人并不是这条规律的例外。他们不大关心宗教,是因为他们极其关心哲学。他们不是宗教的,因为他们都是哲学的。他们在哲学里满足了他们对超乎现世的追求。

中国哲学传统里有为学、为道的区别。为学的目的就是增加积极的知识,为道的目的就是提高心灵的境界。哲学属于为道的范畴。

在表面上,中国哲学所注重的是社会,不是宇宙;是人伦日用,不是地狱天堂;是人的今生,不是人的来世。孔子有个学生问死的意义,孔子回答说:“未知生,焉知死?”

专就中国哲学中主要传统说,我们若了解它,我们不能说它是入世的,固然也不能说它是出世的。它既入世而又出世。有位哲学家讲到宋代的新儒家,这样地描写他:“不离日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画前。”这正是中国哲学要努力做到的。

中国哲学以为,一个人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行动上完成这个统一,就是圣人。他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国圣人的精神成就,相当于佛教的佛、西方宗教的圣者的精神成就。但是中国的圣人不是不问世务的人。他的人格是所谓“内圣外王”的人格。

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其他的学习(不是学哲学)是使人能够成为某种人,即有一定职业的人。——冯友兰

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览无遗,是一切中国艺术的理想,诗歌、绘画以及其他无不如此。

照中国的传统,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所以聪明的读者能读出诗的言外之意,能读出书的行间之意。中国艺术这样的理想,也反映在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里。

《庄子》的《外物》篇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与忘言之人言,是不言之言。

借用黑格尔的说法,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它自己的否定。这是老子哲学的主要论点之一,也是儒家所解释的《易经》的主要论点之一。这无疑是受到日月运行、四时相继的启发,“农”为了进行他们自己的工作对这些变化必须特别注意。

“农”的生活方式是顺乎自然的。他们赞美自然,谴责人为,于其淳朴天真之中,很容易满足。他们不想变化,也无从想象变化。中国曾经有不少著名的创造发明,但是我们常常看到,它们不是受到鼓励,而是受到阻挠。

中庸之道,儒家的人赞成,道家的人也一样赞成。“毋太过”历来是两家的格言。

“农”的眼界不仅限制着中国哲学的内容,例如“反者道之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还限制着中国哲学的方法论。

希腊人生活在海洋国家,靠商业维持其繁荣。他们根本上是商人。商人要打交道的首先是用于商业账目的抽象数字。然后才是具体东西,只有通过这些数字才能直接掌握这些具体东西。

这样的数字,就是诺思罗普所谓的用假设得到的概念。于是希腊哲学家也照样以这种用假设得到的概念为其出发点。他们发展了数学和数理推理。为什么他们有知识论问题,为什么他们的语言如此明晰,原因就在此。

但是商人也就是城里人,他们的活动需要他们在城里住在一起。所以他们的社会组织形式,不是以家族共同利益为基础,而是以城市共同利益为基础。由于这个缘故,希腊人就围绕着城邦而组织其社会,与中国社会制度形成对照,中国社会制度可以叫做家邦。

在一个城邦里,社会组织不是独裁的,因为在同一个市民阶级之内,没有任何道德上的理由认为某个人应当比别人重要,或高于别人。但是在一个家邦里,社会组织就是独裁的、分等级的,因为在一家之内,父的权威天然地高于子的权威。

相关文章

  • 读《中国哲学简史》(1):中国哲学与希腊哲学的差异化源头

    两周前开始读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中间有很多事情又被搁浅。 这本书大概在6年前看过,现在重新拿起来细嚼慢咽...

  • 品哲学

    读哲学,无论是中国哲学还是西方哲学,首先需要读哲学史。中国哲学可以读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史》、胡适的《中国哲学史》...

  • 2018年8月28日读《中国哲学简史》

    读《中国哲学简史》有感 近日我有幸拜读了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本书对中国文化和哲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想要了...

  • 《晴耕雨读》第1期: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1- 关于《中国哲学史》 冯友兰(1895-1990年)写过两本中国哲学的通史,即《中国哲学史》和《中国哲学简史...

  • 《中国哲学简史》随记

    《中国哲学简史》随记 了解哲学就是为了更好地反思人生,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是一本了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好书...

  • 读中国哲学史之孔子

    读北大哲学系的《中国哲学史》,之前看的是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写孔子的哲学,必定有仁礼,核心不可少。也都讲正名...

  • 哲学入门阅读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杜兰特•哲学的故事

  • 冯友兰

    中国哲学简史 他憧憬的未来哲学在哪

  • “知命”而无忧

    “知命”而无忧 ——读《中国哲学简史》有感 正在看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冯先生的知识真是太渊博了,古今中外...

  • 中国哲学的精神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 中国哲学跟西方哲学的很大不同是宗教,宗教的核心就是哲学,但是中国的宗教跟中国的...

网友评论

  • Antilazy:心境相似,诉求相同。
    曾国藩的3字:勤,敬,恒,共勉。
  • 5e6e73f7faca:写的真不错!
  • 砌砖工:一个发心就够发人深思,那颗求真的心在哪儿?我在苦苦的追寻着。
  • a8ecb61297a2:家邦好像没有这种说法,中国古代是家国同构
  • 晨曦怎么看:我也在读

本文标题:读《中国哲学简史》(1):中国哲学与希腊哲学的差异化源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dnn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