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次看到关于教育的内容,会去对照看看自己有哪些方面做得好的,有哪些方面需要学习的。
有时候,作为父母的我们自己也会在情绪上有一些功课,有被孩子弄得烦心的时候,有会难以控制的时候,但是当你了解到孩子来到你的身边是为了完成他们自己的功课而不是去成为你所认为的样子的时候,你会让他/她去成为自己吗?
父母需要做到的,是真正了解你的孩子,了解他们的性格特质。了解孩子的同时也需要了解自己。有一定自我认知的父母在孩子的养育过程中能更好地与孩子建立链接。
多去了解孩子的感受。经常问问他们:今天过得好吗?开心吗?适当带领孩子认识情绪,引导他们去理解生气、难过、害怕、想念、关心别人、自己很棒。当他们能跟你去表达“我觉得有点难过、我觉得有点不高兴”,你也能去关注理解他们的感受的时候,父母与孩子的链接就建立起来了。
允许鼓励孩子去真实表达他们自己,允许孩子的情绪和脾气,父母多正面表达。
把握好父母应该引导的部分,比如品德、礼貌、身心的和谐;和放手孩子的部分,比如自由、好奇心、探索欲。这些都是父母可以给到孩子的礼物。
写到这里,突然想到前段时间在幸福力妈妈学堂公开课中台湾薛良凯老师几个很棒的育儿的观点,顺便贴出来分享和思考。
补充如下:
*发现孩子的天赋,给孩子搭舞台,才能在每年1800万出生孩子中占得先机,但前提是作为父母,必须有正确的情绪和正向的思考,否则是很难给孩子提供这些能量的,总之,父母也要有梦想。
*对天赋要用平常心看待,不要有执念,当兴趣就行。
*对天赋要用平常心看待,不要有执念,当兴趣就行。
*好学校可以把千奇百怪的孩子变成千奇百怪的孩子,坏学校只会把千奇百怪的孩子变成同一种人。
*教育越来越跟不上需要了,我们现在的人,用少数的学科限定了人的发展,这需要我们警醒。
*读书到一定程度时,越来越发现自己很无知。看书前,必须在脑海中有个系统,带有目的很重要,每个阶段分主题。
*我们帮孩子做的太多,就会很容易把孩子养成笨蛋,不要用自己的角色去保护他,在安全状况下让孩子勇于尝试自己去探索世界。
*先搞清楚自己发脾气的原因是什么,比如违反规定的原则(譬如“诚实”),此情况要提前告诉其违规后果,对于没有事先约定的事情,发脾气需自我反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