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西安的一则电视问政节目火了。西安市高陵区交通运输局局长刘鹏武在回应黑车问题的时候,遭到主持人接连质问。在中国的媒体语境下,这样的质问实属罕见。
嘉宾: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摩的和黑车出现?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人坐?仅仅靠「堵、抓、管」有用吗?
刘鹏武:为什么出现这么多黑车,黑车为什么会有市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将进行全面调研,制定系统整改办法。
主持人打断刘鹏武讲话,「等一下,您当了多久的交通局长了?」
刘鹏武:三年了。
主持人:三年了,这些问题还用现在再重新调研?为什么有这么多黑车、为什么有人坐黑车?您应该早就心知肚明了刘局长,您不知道吗?
刘鹏武沉默了几秒,断断续续说,我知道……但是在调研过程中,很多问题可能还不是很详细……这一次借电视台这个机会,通过曝光,力度加大,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主持人:刘局长,给您一个建议。调研的重点不在这个方面,应该调研我们内部,为什么管不好这么一个具体的问题?是不会管、不想管,还是不敢管?是能力不足、态度不端正,还是有畏难情绪?这三个问题调研清楚了,您前边的问题不管清楚不清楚,可能都迎刃而解了。
节目播出后这个片断引起轰动。交通局长的昏聩无能,通过电视节目表现得淋漓尽致。电视主持人直言敢问敢于担当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很多人都在谴责庸官,赞美主持人。
(来源:第二篇图文)
这个开头,符合评论一贯的开头,十三作为一个严重业余+懒的小编,这里直接原文引用。
十三认为,我们的局长同志想不想解决?当然想,但怎么解决是个问题,触动谁的利益又是个问题,怎么合理的巧妙地避开和处理问题,又是问题,官场敏感而环环相扣,谨慎是原则。
电视问政是个什么东西,鉴于这是一篇业余文章,我就不上知网搜索了,直接上百科。
电视问政,是来自湖北武汉电视台的一档直播节目,截至2012年12月多个地方电视台正在效仿。 [2]
这场直播的节目,是由湖北省纪委主办的三农问题“电视问政”。2012年7月和8月的两个月,湖北省纪委曾在暗访中发现了骗取退耕还林补助、投资百万元的水利设施不达标等“三农领域”的问题,在一个半小时的电视直播中,现场的5位官员将对这些问题做出现场答复。如果答复无法令人满意,他们还会面对现场200位农民代表
2011年,“电视问政”这一新的问责形式,已经出现在湖北、湖南、广东、河南等多个省市。而作为2010年在湖北省内首个推行电视问政的城市,武汉市纪委宣教室副主任吴忠新认为,电视问政会让政府官员意识到,自己是个被监督的对象,应该对老百姓负责。
“这对官员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都会有所改变。” 吴忠新说。
事实上,就在那台三农问题的电视问政节目里,改变已经显而易见地发生了:有的官员被问得说不出话,有人面露尴尬,脑门上被汗水浸得发亮,还有人声称“第一次听说这个问题”。而这一切,都通过电视、收音机以及电脑,传递给数百万的普通民众。
此节目创意可以追溯到2005年兰州市的“一把手上电视”栏目,时任兰州市委书记的陈宝生于五月份提出构想,6月17号,“一把手上电视”开机仪式在兰州电视台演播厅举行,市委书记陈宝生第一个带头出镜。
电视问政节目,它本身就起源于政府自己的纠正,媒体是个好东西,它匡扶正义,揪出社会中的不公平,让现实中的不平暴露于公众视野,督促改变。
在国外,政府无权对媒体造成影响,当然理论上在中国也一样。
不过终究是有中国特色的地方,或许按照马克思原理,西方媒体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产物,因经济利益而动,而中国媒体作为人民的媒体,党的耳目喉舌,为人民而动。
媒体期待并渴望受到更合理的领导,电视问政节目本身就起源于政府自己的纠正,所以也只在它本身就希望纠正自己的前提下,才可以纠正。
故而能纠正多少,完全取决于媒体其本身的、或者是说人民赋予它的力量。
当它没有这种力量,仅仅是作为形式、要求而出现的一个摆设时,如果它想做出纠正,则会变成自取其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