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求文明之幸福,必经文明之痛苦
——电影《十月围城》观后有感
刚刚看过电影,两小时十多分钟,电影的每一个片段、每一个场景,甚至于每一个人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我都能感受到革命的硝烟与严峻,同时亦能感受到每一个人对于革命胜利的渴望。
革命必胜的信念。影片开头杨衢云被问起他能否看到民主实现的这一天,他说这一天就快到了,当时的革命派对革命成功的信念是非常强烈的。是啊,有这么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有这么一群为了革命敢想敢拼的同僚,谁能对革命成功没有信心呢?
革命派与清政府谁对谁错?孙文孙中山先生当时被还在掌权的清政府称为逆匪,究竟是谁对谁错呢?革命派错了吗?没有,为了追求民主共和。清政府错了吗?好像也没有,只是想法不同吧,阎孝国觉得革命只能让中国屈服于外国,只能给国家带来连年的战争,他觉得像自己老师一样见血就晕手无缚鸡之力就想要革命成功的人是不现实的,他怕国家的灭亡。
他最后说了一句话:学生,已报国恩。他只是以自己的方式在守护这个国家,在回报这个国家养育他的恩情。
革命于封建礼教。沈重阳去刺客头目那里领报酬时,刺客把钱扔在地上踩住让沈重阳去捡;李玉堂家里吃早饭,所有人要等到他来后才能坐下吃饭,他停下筷子并且别人也都不吃;沈重阳穿着警察的制服,在小贩的摊子上随手拿了一个梨吃,小贩没有丝毫的反对……这一系列都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是并不是民权社会,证明革命的发生是具有其实际意义的,是非常先进的。但是以李崇光为代表的革命激进派在宣传号召革命时依旧留着长辫子;李玉堂带领的革命派保护行动前一天还分发护身符……这一些列事件又暴露出革命在封建礼教方面的缺点:革命的不彻底性。由此可以从全面看革命,这个革命是不彻底的。
革命者舍生的信念。当方天将军身中数枪神往的时候,我想是不是因为每一个选择为革命流血奋斗的人都把自己看做一个死人呢,不然为什么他们哪怕预见了死亡却也不惧怕,还是要奋力一搏呢?革命人扛着米包筑起围墙只为保护孙文先生;王复明被一群小孩子捅了一刀又一刀后,哪怕满身伤口哪怕疼到要咬着木棍也要继续保护孙文先生;方将军的女儿方红和刺客对抗,拼死也不让刺客将装有火药桶的小车推出门,她明知自己抵住门就是死也依旧坚持,她最后说了一句“女儿不xiao”是孝还是肖?不孝是没有能够完成父亲的愿望带父亲回老家;不肖是自己已经尽力了但是依旧不能保护好孙文先生的安全。
革命的道路是用革命先辈的鲜血铺就的,这句话,我现在才刚刚读懂。革命是沉重的,在历史面前,在这些革命者面前,我们是多么的渺小。我们所经历的苦难和革命先辈相比算得了什么?我觉得,曾经在历史课上的不认真,对历史是多么的不尊敬,对这些历史革命者多么的不尊敬,对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对这个用革命者鲜血换来的时代是多么的不尊敬。
何为革命?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经文明之痛苦,这就叫革命。少爷李崇光对阿四说,他闭上眼,全是中国的明天。那么最后的最后,你笑着了,是因为看见中国美好的明天,又哭了,是因为看见了革命者所走过痛苦的、曲折的路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