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讲座-7

作者: 大补丸 | 来源:发表于2019-12-22 23:27 被阅读0次

唐三藏西天取经,回来继承着唯识宗,结合自己的见解创立了慈恩宗。只可惜这个经典的流派,由于不善经营而日渐式微。

尽管佛教很多理论让我惊艳,但我并不是个佛教徒。

宗教事实上是一种赋予神秘色彩的社会组织,它能够运用现实的形式,为人们带来“组织”的庇护,尤其是心理上的。

各位在座的同学很多是老党员,我们有自己的信仰,但如果将佛学作为一种理解世界的知识体系,我觉得了解一下,也是没问题的。

我不鼓励大家去学那些宗教仪式一样的东西,更不希望大家去求神拜佛。我希望可以用我所学习到的佛学的理论,为大家理解自己、理解人生、理解世界提供一份参考,这就很好!

建立在这种目的上,做纯学术探讨,就要求我们更加严谨、理性。那么唯识宗、中观宗,当然也包括本土的慈恩宗,都是比较好的方向,尽管这些要比净土宗什么的难学很多。

这一系列的讲座,都是以最初的佛学基础理论为依据的。欢迎大家随时提意见或是提问。

我命由我不由天

我们上一节讲了很让人感到悲观的话题。

有人会问,既然我们所将要经历的都是计算好的,那么人类跟行尸走肉有什么分别呢?

有很大分别。
因为佛教事实上是强调主观能动性,强调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是不是听起来很像我们从小接受的正能量教育?

这就是我对佛教很有好感的地方。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无所不能的神仙。
每个人都可以经过多世的努力修行,而达到般若智慧的状态。

不同的流派对上面两句的认定略有不同,例如唯识宗认为有些罪大恶极的人不能成佛,净土的观点是此世即可成佛,不需要修多世(我认为很荒谬)。

但无论如何,佛教理论告诉我们: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佛教认为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自己通过修行达到一种通透的状态,成佛只是一种状态,而非真的变成某种东西。
换句话说,自己就可以拯救自己。

这与其他绝大多数宗教都不同。例如基督教认为基督与庶民的关系,是神与羔羊的关系,人们需要无条件的顺从基督,按照神的指示去做,这样才能获得拯救。道教就更加世俗一点,翻翻道教的典籍,感觉就像是机场卖的成功学书籍一样。

修行

“修行”这个词有一种神秘主义色彩,在年轻人中间,尤其是文青口中,又带上一丝高雅的感觉。

那么修行在佛教中指的是什么呢?

最直观的表现是念经、斋戒,有的要求搞各种仪式,有的要求苦行等等。这些我都不是很感兴趣,我并不相信烧两张纸或者吃两天素就可以怎样。

修行的核心是学习

因为我们修行的目的是获得般若智慧(又称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成佛,到达彼岸)。当然这样的前提是你需要把“账本上”需要经历的报应全部经历完。

换个通俗但只能意会的说法,就是变聪明和变渊博。就像如果想当个科学家,需要20多年苦读,至少拿到博士学位,继续从事科研工作,才能领略到科学的一个边边角角。想要获得宇宙的终极真理,需要穷极一生穷极N世,努力学习才行。

这时有人会说,你的意思我懂了,可究竟如何去做呢?

下节再讲吧。。。。

小知识

所谓三藏法师,指的是精通《律藏》《经藏》和《论藏》这三部佛教经典的高僧。
这三部佛经是在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约前273—前232在位)时由高僧编纂。《律藏》规定了佛教僧侣的戒律和佛寺的一般清规,《经藏》记载了释迦牟尼及其最早门徒的教义,《论藏》为佛教各派学者对佛教教义的论述解说。

相关文章

  • 佛学讲座-7

    唐三藏西天取经,回来继承着唯识宗,结合自己的见解创立了慈恩宗。只可惜这个经典的流派,由于不善经营而日渐式微。 尽管...

  • 佛学讲座-2

    续上文 佛学讲座-1 佛学强调色即是空,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放下执着。 放下执着不是消极避世 有人认为放下执着的意思就...

  • 佛学讲座-1

    本文是在老年大学的佛学讲座。 各位老年大学的同学们,你们好。 很高兴能受到校长邀请,来这里与各位叔叔阿姨们聊一聊佛...

  • 佛学讲座-5

    很多人抱怨自己投错了胎。投胎转世是佛教对生死的解释。 按照佛学的解释,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控制轮回的是一台精妙的、公...

  • 佛学讲座-3

    世事无常,但我们仍需奋斗 在座各位同学很多是知识分子,从大家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仍然愿意继续参加老年大学的学习就可...

  • 佛学讲座-10

    上节留了个问题,“为了防止造业,我每天啥也不干,坐等经历完之前的果报,那岂不是就成佛了。” 在听我这个讲座之前,大...

  • 佛学讲座-11

    没有人知道死后的世界是怎么样的。 我之前在知乎上收到这样一条提问,“感觉自己好没用,好想去死掉。” 在中国的传统文...

  • 佛学讲座-8

    修行的方法 上一节我们讲到,修行的本质是学习。 从神学的角度,有很多玄而又玄的方法。我们不讲这些。主要是因为我不会...

  • 佛学讲座-9

    最近热映的电影《误杀》里有一个细节,李维杰害怕家人被警察查到,第二次去庙里布施的时候,老和尚拒绝了,理由就是我们只...

  • 佛学讲座-6

    上一节讲到因果报应。 四条原则公平、严谨。但在另一方面,又让人有些绝望。 年少无知犯了错,难道就无法弥补么? 按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佛学讲座-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ela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