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教育,总令人担忧。眼下的教育,似乎搞得如火如荼,但什么才是好的教育?还真的没有统一的标准,有人说好成绩就是好教育,这种教育典型表现在升学率上;也有人说好教育是素质教育,应该以素质为主,把分数看淡,然而素质无法准确衡量。在我看来,无论哪种模式下的教育,都不能丢失了孩子,也就是说,不能忽略了教育的主体——孩子。在教育中,孩子就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丢了主角,再成功的教育都是舍本逐末。
又是一年暑假,各级教育部门又在勒令布置作业不能给家长布置,明令禁止教师的补课行为,以及规范各类培训班等等,殊不知,对于教育来说,只是治标不治本。许多人已经把教育妖魔化了,包括教育主管部门、教师,家长就更不必说了,除了让孩子取得一个高的分数,至于孩子是如何度过的,全然不顾,甚至剥夺孩子的其它正常的权利,不停地刷题,只为取得高分,有的甚至在刚上一年级就开始刷题,写过的试卷可以论斤卖了,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妖魔化教育下,必然也会出现妖魔老师,妖魔学生,妖魔家长。最近电视剧《少年派》热播,林苗苗的妈妈,王胜男就是典型的“妖魔家长”,全然不顾孩子的乐趣所在。生活远比电视剧要精彩,在生活中,类似林苗苗妈妈的家长一波接一波,而且数不胜数。
这样的教育带来的问题是:孩子成绩表现很好,但有可能只在学习方面,在品德行为、态度能力、道德情操、思想品质、意志毅力、心理素养、强健体魄、责任与使命等方面都没有了。孩子有了高分,却丧失了生活的能力,甚至缺乏对自我的基本保护意识。每当看到关于女大学生被无辜杀害,某学生被高利贷缠身,某学生遇到一些挫折就跳楼或离家出走等负面新闻时,我总是一阵心痛!大学生,一个高智商群体,怎么连明辨是非的能力都没有,而且这并不是个例,证明教育方向的确发生了偏离,典型表现为高智商低情商。有人说,高考指挥棒不变,教育就永远以成绩为主,取得好成绩没错,而且还是一个孩子受教育的首要目标,这无可厚非,但取得高成绩,完全没必要牺牲孩子的其它能力,好的教育是二者兼顾,既有成绩,也有人的存在感。好比一朵花长得好看,花重要,但如果把花的枝、叶、根全部舍弃时,我还想问这样的一朵花,它的生命力还能保持多久呢?
再说,取得好成绩和发展孩子的其它能力并不矛盾,为什么不选择全面发展呢?著名的教育家汤勇认为:在当今体制下,一个好教师的责任和本事就在于,一方面帮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最有效的方法对付应试;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拓展素质教育的空间。我无比认同这个观点,即使要再高的成绩,也不能以牺牲孩子的其它技能为前提,否则,教育就会成为一场空的忙碌,好的教育,一定会有人的存在。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在我看来,教育很简单,把学生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把他们当作生命个体来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是只会考试的机器,只有当学生的素质真正得到了提高,他们对于考试的能力,自然也就有了应付的能力。教育不可能人人都成才,退一万步来讲,假使一个孩子不能取得好的成绩,只要他有生活的能力,有面对未来生活的自信和勇气,那么在任何岗位上,他都能表现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一个人接受良好教育的表现是:眼里有别人,心里有自己,既要学会尊重别人的生命,也要明白自己的责任和担当;笔下有成绩,既有优异的学习成绩,又有较好的综合素养;更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心理,这才是教育的重中之重。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有效的1,只有当前面的1产生效力时,后面的0们才会有了存在的价值。没有了健康的身体,其它方面表现再好,都等于0,教育,万不可忽视了人!
好的教育里应该映射出人的存在,倘若没有了人,再华丽的教育也如同水中月、镜中花。好的教育,也会让每一个孩子晕开最美的花朵,成为最好的自己。我期待更多的人们,能关注孩子的生命状态,关注孩子本身,让每一个孩子实现他最好的发展。
2019年7月4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