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以丘吉尔、卡夫卡、牛顿等人的真实人生为例,探讨了他们的抑郁症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他们是如何在与疾病的抗衡中成就非凡伟业的。作者的核心观点就是,疾病固然会给人类的心灵带来痛苦,但同样也是一种鞭策,驱使着人不断前进,让他们在与疾病的抗衡中不断超越他人、超越自己。此外,作者还驳斥了“天才都是疯子”这一流行的谬误,并探讨了开放社会中应该如何对待精神疾病患者这一敏感问题。

比如说丘吉尔吧。在大众心里,他可是一个强硬坚毅、无所畏惧的形象,但你可能不会想到,这样的一个强人政治家却说过他的心中有只黑狗,一有机会就咬住他不放,他的一生都在这只黑狗的追赶中度过。丘吉尔说的这只黑狗,就是抑郁症。正是因为这句话,人们才把抑郁症称为黑狗。丘吉尔的一生都在与自己心里的黑狗周旋,他拼命逃,被咬住,挣脱开再拼命逃,再被咬……最后彻底被黑狗扑倒。当然,这只黑狗伤害了他,但同时也成就了他。可以说,正是为了逃避黑狗的追咬,他把所有精力倾注到工作与战斗中,最终成为一代伟人。
与丘吉尔一样深受抑郁症折磨的名人有很多,例如林肯、伍尔夫、海明威、雨果、托尔斯泰、卡夫卡、牛顿等等,这些都是成就非凡的人。那么,在他们的成就与他们所患的精神疾病之间,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是不是天才都是疯子呢?在这本《丘吉尔的黑狗》中,作者安东尼·斯托尔就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答。
斯托尔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被誉为英国最有文学才华的精神科医生,他写了12本畅销书。我们解读过的《孤独:回归自我》就是他的得意之作。斯托尔属于精神分析门派,对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理论都有深入研究。斯托尔的书有一个特点,他喜欢用大量名人的真实经历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因为他认为名人的研究资料保存较为完整,更方便作为研究对象,而且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让书中的观点更具说服力。
斯托尔这个人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喜欢挑战传统的观念。对抑郁症及其他心灵的疾病,人们通常更关注其危害,斯托尔则聚焦于它们积极正向的那一面。他认为,疾病就像鞭子一样,让人不敢有片刻休息或放松,反而成就了大部分人无法完成的事业。为什么斯托尔会有这么深刻的感悟呢?因为这也是他个人的切身体会。由于父母近亲结婚,导致他从小病痛缠身,还从母亲那里遗传了抑郁症,时不时就会发作。所以,这本书既是一个精神科医生从专业角度对心理疾病的解读,也是一个同样被黑狗追逐的人深刻的自我剖析,更具洞察力与说服力。
这本书虽然名为《丘吉尔的黑狗》,但丘吉尔的黑狗只是切入点,作者还探讨了其他一些心理现象,例如嫉妒、暴力、成人发展问题、人格等等。在这里我想和你重点谈谈书中三个最关键的内容。首先,以丘吉尔、卡夫卡和牛顿为例,看看大致是哪些因素导致了抑郁症;接着,我们探讨一下个人成就与精神疾病之间的关系,并澄清“天才都是疯子”这个流行的谬误;最后简单讨论一下,在开放社会中,该如何对待罹患精神疾病的人,是否需要采取强制措施。
有哪些因素可能导致抑郁症。第一是遗传,丘吉尔之所以会被黑狗缠上,和他的家族病史有很大关系;第二是环境,尤其是幼年时的亲子关系,缺爱的儿童成年后更有可能罹患抑郁症;第三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抑郁人格,有这种人格特征的人更容易发病;第四是中年危机。非凡成就与精神疾病之间的关系。首先,工作与创造可以抵挡精神疾病的发作;其次,当天赋才能的人心理失衡时,会用追求成功来应付性格上的弱点。还澄清了“天才都是疯子”的谬误。在开放社会中,是否应该对精神疾病患者采取强制收治的问题。因为强制收治很容易被滥用,所以要严格限制其使用条件。
斯托尔说:“人类的心灵并非坚不可摧,但有少数勇敢者发现,当身处地狱时,他们才得以瞥见天堂。”这句话用来形容那些患有心理疾病却取得非凡成就的人再贴切不过了。没有人愿意终生在黑狗的追逐下疲于奔命,但是,既然无法赶走这条黑狗,就只能让自己跑得比它更快,跑得比其他人都快。疾病固然会带来痛苦与折磨,但又何尝不是一种另类的动力,让我们在与心魔的斗争中不断超越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