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让自己“当局,且清”

让自己“当局,且清”

作者: 宝妈睿媞 | 来源:发表于2017-03-31 17:16 被阅读0次

             ——记第一次学校读书会(2017.3.28)

让自己“当局,且清”

把学校第一期的读书沙龙主题定为《“错误目的表”的解读》是我思考了很久的事,一个原因是,新教师培训过后,好几个老师跟我讨要这张表格,觉得它很有用;另一个原因是,在我长期跟孩子的接触过程中,很多做法和理念与表格中所归纳出来的内容有很高的契合度,在近一两年指导家长如何在没有心理学知识背景的情况下去读懂孩子的内心,如何去运用这张表格调整孩子的错误行为,变挑战为机会的案例积累中,愈发地感觉到“错误目的表”的背后是深厚的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每每使用它时又觉得,虽其背后的理论基础深厚,但却可以切实地落地执行。十分接地气!

孩子的错误行为背后都有藏在背后的目的和信念,只有准确地读懂它,才有办法“对症下药”,找到合适的方法来帮到孩子,真正地化挑战为机会。

孩子的错误目的有四类:

1、 寻求过度关注(让别人为自己奔忙或得到特殊服务);

2、 寻求权力(我说了算)

3、 报复(以牙还牙)

4、 自暴自弃(放弃,且不愿别人介入)

要怎样才能知道孩子表现出某种错误行为时,他内心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呢?不需要去分析孩子的行为、动机等等(通常没有心理学专业知识也做不了分析),只要去觉察自己面对这个不当行为时的情绪反应,说白了,就是读懂自己的感受。

那么,什么是你的感受?很多人会巴拉巴拉地讲出一堆“我觉得他这样做不对”,“我觉得孩子无理、没教养”,“我觉得孩子很消极”……打住!这不是你的感受,这是你对这件事或这个孩子的评价。与四个孩子的错误目的相对应的家长或老师的感受是:

1、 心烦、恼怒、着急、愧疚;

2、 生气、受到挑战、受到威胁、被击败;

3、 伤心、失望、难以置信、憎恶;

4、 绝望、无望、无助、无能为力。

当你读懂了面对孩子的错误行为时你自己当下的感受,就抓住了你了解孩子错误目的的第一条线索,就读对了导致孩子不当行为背后的错误目的。

让自己“当局,且清”

举个例子——

某些孩子有做事情拖延的行为。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对于不同的孩子身上的同一个不当行为,我们的感受不尽相同;对于同一个孩子在他成长的不同阶段出现同一个不当行为,我们的感受也可能发生变化。有的孩子拖延,是因为想得到你的关注;有的孩子是想借此来告诉你:“你管不着我”;还有些孩子觉得受到了伤害,想借此来施以报复;也有一部分孩子会认为:“这些事反正我不会做,所以干脆就不做了”。

当我们知道了孩子的目的,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去运用正面管教的工具来引导孩子、帮到孩子。

期待下一期:《来开个班会吧》。不见不散!

让自己“当局,且清”

相关文章

  • 让自己“当局,且清”

    ——记第一次学校读书会(2017.3.28) 把学校第一期的读书沙龙主题定为《“错误目的表”的解读》是...

  • 当局者清

    赞美和恭维都好听 有真有假 当局者清

  • 当局者清

    当局者清 傍晚时,突然天昏地暗的,不一会儿就一阵大风,看来暴雨将至,我不禁有一点喜出望外雨。 我坐在窗前,一边看着...

  • 当局者亦清

    人世繁华而其实苦者颇多,人人皆会吹嘘,以至于忘了自己原本的样子。古语云: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我们陷在一场...

  • 也许当局者清……

    总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用来形容陷入爱情的人们,也用来形容深居事外的人们。 我想说的是,也许当...

  • 旁观者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大家都这么说,可为何当局者就会“迷”呢?我反问自己,审视自己,也同样观察和分析着别人。 ...

  • 真正的人生,从认识自己开始

    曾有人问过智者一个问题:世界上最难的事情是什么? 智者答:认识自己。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这是很多人都知道且深以...

  • 总结120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句俗语耳熟能详。而还有另外一种角度,就是当局者自己跳出当局变成旁观者就会对事件很清晰。 昨天坐...

  • 无题12.11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 大数据分析预测就好比占星卜卦?

    导语: 中国人讲“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当局者迷”是因为自己看不清自己,所以我们要把自己的处境悬架起来,当作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让自己“当局,且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gpv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