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一部名为《橘色》(Tangerine)的电影在圣丹斯国际电影节上备受关注,这不仅因为影片所涉及的黑人变性妓女这一题材赚足了足够高的话题度和噱头,更引人注目的是独立电影人肖恩·贝克 Sean Baker摒弃了专业的拍摄设备,全程使用iPhone5s手机拍摄,这跟最近陈可辛导演刷爆朋友圈的短片《三分钟》一样,自带话题属性。不过要给跃跃欲试用手机拍电影的独立电影人稍微浇一点冷水,陈导的七分钟短片,除了手机和三脚架能买得起,其余的镜头和附件一套下来倾家荡产都不够,还不包括演职员的工钱。如果说《橘色》的横空出世,是给游走在主流商业电影边缘的独立电影群体注入了一针强心剂,那么今天要说的、同样由肖恩·贝克亲子操刀编导的、聚焦边缘底层人物的《佛罗里达乐园》(The Florida Project 2017),则彻底让独立电影扬眉吐气了一回。

不可否认,我是被电影的海报吸引才前往观看的,但是近两个小时丝毫没有尿点,可以说是良心制作了,这跟那些标题党的文章点进去后发现空洞无物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的软文相比简直是一股清流。整部影片的背景设置在奥兰多一个迪士尼度假区,适逢夏天旅游旺季,每天都游人如织。不过这跟电影里的主角,6岁的小女孩Monnee和她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妈妈Halley没什么关系。这对母女住在景区旁一个廉价的社区汽车旅馆里,这里的生活跟贫民窟没什么两样,Monnee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无忧无虑地和同伴一起度过了开心的暑假。

小萝莉和小正太的电影看得很多,他们的灵动和天真本身就容易拉近亲近感,但是在这部电影里的萝莉形象似乎跟我们之前看到的不太一样,除了萌到让人移不开眼睛,还有乖戾粗暴的一面。有其母必有其女,Monnee的母亲布满每一寸肌肤的纹身就跟挂了彩一样,脏话粗话从不离口,跟姐妹反目,为了生计招嫖,为了房租跟管理员大吵大闹,十足一个社会底层人物没有道德感的赖皮形象。反观Monnee,和同伴往住户的挡风玻璃上吐口水、拉电闸、竖中指、说脏话,骗钱、烧房子样样精通,但是这样的顽童形象一点让人恨不起来。在这个满屏紫色的梦幻乐园里,她们的无忧无虑和天真活泼,像大人般成熟的举止言行成功地屏蔽掉了现实中的残酷。跟母亲一起骗游客的钱,在酒店门前非法卖香水,在售票窗口处索要硬币买冰淇淋,和同伴你一口我一口,尤其在古树上蘸着果酱吃面包的场景,瞬间让人心都融化了。

在特吕弗的《四百击》里,青少年在一个家庭关爱缺失的情况下,也是这样四处游荡寻觅这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但是Monnee除了尽情挥洒着童年的无限欢乐,母亲的关爱从来没有缺失,只是她摊上了一个付不起生活责任的长不大的大人。这对母女生活窘迫到每天要坑蒙拐骗偷来艰难度日的地步,但是小孩的快乐丝毫没有因此减少,在母亲带她去自助餐厅时,只是几个草莓面包果汁就让她大饱口福,她以大人的口吻和语气对对面的妈妈说:
这就是生活啊朋友,简直比游轮还要美妙,上帝应该来尝尝这顿大餐。
Monnee跟同伴说,知道我为什么喜欢这棵树吗?因为它虽然倒了,但还是顽强茁壮地生长着。

诚然,这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就跟影片令人沉醉的迷幻色彩一样,每天接踵而至的麻烦和不堪都被包裹进小孩的童真童趣里。连威廉·达福这样的演员都在这部电影里找不到存在感,他每天打理着旅馆杂七杂八的事,还有为形色各异的住户操不完的心。电影通篇都是这种生活的碎片,最大限度真实还原了美国底层人民生活的境况。但是困苦之外,孩子们的世界和天空遮盖了残酷的现实。她们恣意在雨中奔跑、舔尝雨水的味道、她们跟大人一起搭车看烟花、她们像大人一样思考也像孩子一样玩耍,在得知母亲快要被警察带走时纵情哭泣,虽然结尾和《四百击》异曲同工的奔跑跟前面的风格有些不搭,但是当Monnee拉着同伴一起出逃,仿佛我们也感受到某种东西被抽离。
影片有着纪录片的质感和零散的叙事,但是看起来很舒心,充满着现实主义的浪漫,没有任何的歌颂或者贬低,只是一种直白的呈现,就能拉近与那些平日里大众很遥远的群体生活景象。在摄影风格上,绚丽的色彩和明亮的光线,让这片土地上的风景不再因为生活的贫苦而显得哀伤。无忧无虑也好,迷茫无依也罢,只要那些小孩开始追着彩虹跑,背后的那些思考早已被浮现在眼前的一切抛诸脑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