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君书》也称《商子》,现存26篇,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古中国帝王师推荐读本。作者一般认为是商鞅及其后学,争议部分会在附中会详细探讨。
《商君书》的26篇,其中两篇只有篇目而无内容,加上《群书治要》卷36引《商君书-六法》中一段,实际只有24篇半。
《商君书》是商鞅思想的集大成著作,着重论述其在秦国施行的变法理论和具体措施。
《商君书》论述了“强国弱民”。商鞅将国家的强势和人民的强势对立化。商鞅支持人性本恶,承认人之恶性,治理国家主张重刑轻赏,要以恶治善才能使国家强大。
《商君书》的文体多种多样,可读性强。
议论体有《农战》、《开塞》、《划策》等十数篇,或先综合后分析,或先分析后综合,兼用归纳演绎,首尾呼应。有时也运用比喻、排比、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徕民》篇运用了“齐人有东郭敞者”的寓言,以增强说理的效果和形像性。
说明体有《垦令》、《靳令》、《境内》等篇,是对秦政令的诠释。辩难体有《更法》,通过人物对话相互驳辩来阐述中心论点。
在今后一段时间,会推出书中每一篇的简要解读,观点具有主观性。笔者会去意识形态化,用古人和今人的角度审视商君书,力求抽丝剥茧,还原商君书的原来面貌。
附:
关于《商君书》的作者,学术界颇有争论。第一种意见认为《商君书》基本是伪书,持这种看法的有郭沫若、黄云眉、顾实、刘汝霖等。第二种意见是基本肯定《商君书》的作者是商鞅,持这种看法的人除史志的编著者外,还有吕思勉、谭献等人。第三种意见认为《商君书》是商鞅遗著与其他法家遗著的合编,此书非作于一人,也非写于一时,持这种看法的有高亨等人。
笔者认同第三种意见,前两种意见有些牵强。书中的观点和事例,发生在商鞅之后,合编的说法符合逻辑。现在距离商鞅生活的年代,已经十分久远,商君书在后世得到了传承。
《韩非子·五蠹》篇说:今境内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这说明商鞅确著有此书。《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引公孙鞅曰:“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是谓以刑去刑。”这与《商君书-靳令》、《说民》篇文字大致相同。司马迁在《史记-商君列传》最后说: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商君书》正好有《开塞》篇、《农战》篇。
这说明韩非和司马迁所见到的商鞅的著作,基本都在此书之中。但此书在后人编纂或流传过程中,搀入一些其他法家的言论,极大的丰富了本书的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