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络流行语说“不”
早上我们又是第一个到操场的。天气有些冷,让孩子们跑两圈。
高了一个年级以后,孩子们居然就不争抢了。不像原来,总是在弯道处拥挤,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现在的孩子们,均匀地跑着内道,有想超速的,也是提前变道,看准空隙不会撞到人了,再插进队伍里去。



音乐声响,孩子们整齐地做着早操,真是一个美好的上午。
突然,一群孩子打破了这难得的静谧。原来是小城手上写了一行英语,洋洋得意地告诉其他同学这是脏话,然后出示给每个同学看。孩子们怒了,就纷纷来告状。
本来只是个中性词的恶作剧,但是却给我造成了挺大的困扰。因为,最近这样的事情很常见。我经常下课也在班里,发现女孩子们还好,男孩子们私下里说话或多或少都带有这样的词汇,什么“牛X”、“傻X”的,说者不觉为耻,反以为豪,听者却是十分不适应。在班里说了几次,大多数孩子现在回归了正位,但是总有那么五六个孩子,这样的行为总是不改 ,这点让我很是苦恼。
首先不得不说,随着网络流行语风潮的流行,这样的词汇现在的界定越来越难。纸媒、公众号、直播、电影、动画里,都会出现这样的词汇,有些还是用于活跃气氛或者搞笑的,这些词被成人大量使用,会给儿童带来一种“说这些词很有意思”的印象。同时,在一些心理学家看来,咒骂是人类的原始本能。儿童的天性似乎又比较偏爱于这样“有力量”的词语,说出来以后,容易让众人哗然,引发他们的焦点心态,获得情绪的发泄或者满足感。
想了一圈,觉得惩罚不会有什么大效果,如果只是因为某些同学不说脏话就可以持续得到奖励的话,我又怕对其他同学来说不公平,很是苦恼,就干脆点开QQ群,找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同仁们一起商量。
杨老师的班现在四年级,班级也曾经出现过这样的现象,她建议我和家长联合起来,尽量让家长们带个好头,自己先不说口头禅,给孩子提供一个无脏字的生活环境,在家长会上也反复强调。因为如果不从苗头制止,让一批孩子把这些当做口头禅,想要改变就太难了。
徐老师建议我开班会,以此为主题,讨论流行的网络语中哪些能说,哪些不能说。然后让全体同学共同商量,如果触范班规,说了不该说的话该怎么办,给孩子一些大家都能接受的处罚。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路有同行的老师,一起出谋划策,一起成长,总是能带给我前进的力量。
抢来的阅览课
快期中考试了,五年级的题目难度大,课文内容长,孩子们对课文内容明显没有那么熟悉,想想就觉得焦虑。上课前,我跟孩子们商量,要么少上两周阅览课,我们把语文书上的知识再巩固一下,要么可能会去找音体美老师借课,或者放学后多加点课。39个孩子们一边坚决表态“加课可以,抢课也可以,但是阅览课不能动”,一边用眼神怒斥不想加课的4个“叛徒”。于是,他们如愿以偿地进了阅览室,捧起了课外书。
身为一群上什么课都可以的佛系儿童,阅览课大概是他们唯一坚决护卫的课程了。这么多年我班没误过阅览课,简直是个纪录。






学会做题技巧
今天上完了《古诗三首》,中午的时间给孩子们做第三单元的测试题。
这个学期开始,小白卷上开始有听力内容了。别小看这每次的五分,它考察的是孩子们怎样倾听,以及如何从一个长段的阅读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为了给孩子仪式感,也为了避免我可能存在的方言音的影响,我请好朋友张老师帮我录了本学期的听力音频,按大型考试的要求,每次听力放两遍。不给孩子读题,就可以空出眼睛来观察孩子们的做题状态。有些孩子的做题技巧明显还是欠缺的,例如听到一道题的答案就急急地开始书写,中途就漏听了一部分;第二遍再放的时候,再写刚刚没有听到的部分。那两遍都正好在写字没听到的部分怎么办呢?大概只有天知道了。这个学期,我更多的是教授孩子们怎样审题,怎样做题。看样子,下次试卷再讲评的时候,就得告诉他们怎么处理听力材料了。
现在高年级,孩子们做题的速度明显有了区别,有半小时就写到作文的,有只剩二十分钟的时候作文一个字没动的。看到这些,就能预判出孩子们在家写作业的效率如何。突然想到,前几天我还在跟一些家长讨论孩子们写作业慢的事,告诉他们如果孩子写作业慢,要先判断是最近学习上遇到了什么问题,还是缺乏解题策略,或者只是单纯的效率不高,容易走神。如果是后者,先要做的一定不是让孩子们多加点写作业时间,告诉他们午休的时候和课间不要玩了抓紧写,还是得关注怎样陪孩子一起提高效率。
凡事抓住主要矛盾,才能事半功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