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里的常识(2)

作者: 20f587e94ce5 | 来源:发表于2018-12-07 21:46 被阅读6次

寒燠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

燠(yu,第四声。):热。

1、我国地处寒、温、热三大带,大部分在温带,既无严寒,又无酷暑,冷热均匀。

2、我国有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第三极”。同时,

    ①青藏高原水能资源丰富,号称“水塔”,

    ②青藏高原位于板块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

    ③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

3、我国自北向南临海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江:长江。 河:黄河。 淮:淮河。 济:济水。 渎:直接流入海的河川。 纪:代表。

江、河、淮、济,古代四大河流(四渎),直接流入大海。济水已经消失。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6397公里,在世界大河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居世界第三位。

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全长约5464公里,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

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五岳——

东岳泰山:泰山别称岱宗、岱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位于山东泰安。

西岳华山(陕西华阴)、中岳嵩山(河南登封)、南岳衡山(湖南衡阳)、北岳恒山(山西大同浑源)。

其特点分别是泰山雄、华山险、嵩山峻、衡山秀、恒山幽。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粱:粟的优良品种的总称,北方通称“谷子”,去皮后称“小米”。

菽:豆的总称。

黍:去皮后称黄米,比小米稍大,煮熟后有黏性。黍类是禾本科一类种子形小的饲料作物和谷物。亚洲或非洲可能在4000多年前就已有栽培。黍不是玉米。

稷:有说是小麦,有说是高粱。

五谷粮食画

“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马牛羊,鸡犬豕(shi,第三声)。此六畜,人所饲。

马牛羊,上珍三品;鸡犬豕(猪),下珍三品。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五色:青、黄、赤、白、黑。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五味:酸、苦、甘、辛、咸。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匏,是指笙、簧一类乐器。匏是葫芦科植物的果实,晒干后作为笙、簧的垫子,可发出共鸣。

土,是指缶、埙一类乐器,用陶土制成。

革,是指鼓类乐器,皮革可制鼓。

木,是指木制了乐器,如拀、敔等。拀,亦名椌,形如方斗,上广下狭,敲击声音极响,多用于奏乐时指挥起止;敔,亦名楬,状如伏虎,用于雅乐结束时。

石,指石磬一类乐器,一般用石、玉制成,因大小厚薄不同,而发出高低不同的音响。

金,古代称铜为金,指钲、钟、镈一类打击乐器,如湖北出土的楚国曾侯乙墓编钟。

丝,是指弦乐器,如琴、瑟、筝、琵琶等。

竹,是指箫、笛、竽、筑、籥、笳类乐器。

相关文章

  • 《三字经》里的常识(2)

    寒燠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 燠(yu,第四声。):热。 1、我国地处寒、温、热三大带,大部分在温带,既无严寒...

  • 《三字经》疏解

    《三字经》疏解 情境注解 大眼镜:小耳朵,上回我们了解了《三字经》里的什么常识? 小耳朵: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

  • 【蒙学经典】——《三字经》【14】-【47】

    最近,一直在背《三字经》。 1. 【14】到【22】,讲的是文学常识。具体的原文不再列出,此篇文章,就是为《三字经...

  • 【蒙学经典】——《三字经》总目录

    【蒙学经典】——《三字经》【总纲】 【蒙学经典】——《三字经》【1】 【蒙学经典】——《三字经》【2】-【4】 【...

  • 《三字经》常识篇

    1.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译文: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1到10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

  • 《教育常识》读书心得(5)教师❤心里要装着学生。

    我今天阅读的是《教育常识》第五章:学生常识:教育最需要的常识 1、2小节。 ❤ ❤ ❤ ❤ ❤ ❤ ❤ ❤ ❤ ❤...

  • 常识2

    1、一鼓作气(曹刿) 2、一字千金(吕不韦) 3、一字之师(郑谷) 4、一饭千金(韩信) 5、东山再起(谢安) 6...

  • 常识2

    远古时期,先进的智人走出非洲遇到落后的尼安德塔人,和平共处不成,灭掉了后者。进化先进居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看不顺眼哪...

  • 让梨的意义在于品德

    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古人对道...

  • 漫谈《三字经》

    前段时间把我弟的那本《三字经》誊写了一遍,未料到竟有大收获。 伦理道德,普通常识,农时谷物,基本礼义,过往书籍,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字经》里的常识(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imx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