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一到,空调、WiFi、冰西瓜就成了消暑的日常标配。你有没有想过,古代没有空调、没有风扇,古人都是怎么解暑的呢?
其实,古人度夏比我们现代人更潇洒,甚至更有趣。这些解暑方法,一定会让你大跌眼镜!

空调房
早在先秦时期就有窟室,在其中放置冰块,供贵族晚上在窟室内通宵达旦饮酒取乐。
汉代的皇室夏季会在“清凉殿”避暑。清凉殿以石头为床,用玉晶盘装冰块,贮冰于膝前,四周挂着水晶帘子,还有仆人扇扇子,“清室则中夏含霜”,盛夏时室内便可结霜,清凉无比。

清凉殿
唐代,地位较高的大臣家里出现了“进口空调”——含凉殿,就是用水转动扇叶,风扇对凉水吹,形成冷气。

含凉殿
冷饮、冰激凌
除了跟我们一样,爱住“空调房”,古人们还超爱“冷饮”。
汉代已有蜜水,口感类似于现在的雪碧,而唐代有用草药或果品熬制的饮子。
到了生活富庶的唐宋,人们更是花样吃冰。
唐代出现了“冰商”,也就是商业性的藏冰户,冬天藏冰,入夏则卖。
宋代还出现了“冷饮专卖店”。

刘松年的《斗茶图》还将卖凉水绘入画中
每到夏天,夜市冷饮店出售的果汁类饮品多达数十种,常要营业到半夜三更天才结束。

出售冷饮
元代时候,雄踞北方草原的蒙古人更是把果汁、奶、冰块等混合,做成“冰酪”。
后由马可波罗传到意大利,这才有了现代的冰淇淋、刨冰。

原来冰激凌是咱老祖宗发明的
为了放冷饮,智慧的古人又发明了一种原始的冰箱——“冰鉴”。
里外两层,外层放冰,里层就可以用来冰镇瓜果饮料了。外壳上开几个孔往外排冷气,成为冰箱空调一体机。

穿轻薄衣服
除了吃、住,他们在夏日穿搭上也绝不将就。魏晋之前,男人们爱赤膊,女人们则推崇“开裆裤”。

开裆裤(胫衣)
这种“开裆裤”也就是胫衣,胫衣可看作是裤子的雏形,但它只有裤管,没有裤裆。
胫衣一般穿在里面,外面会再配一件深衣(即上衣下裳连体的一种服装)。
唐朝美女爱穿“半臂装”和“袒胸装”,更是既清新、凉爽,又时尚、前卫。

唐·周昉《簪花仕女图》
古人还有一种神器“隔汗衣”。这是一种用细小竹管串接成网状的竹衣,贴身穿一件后再穿其他的衣物,透气隔汗。

隔汗衣
古人的纱袍、长裤,覆盖皮肤,不接受阳光直射。这一点,值得现代人借鉴。
外出避暑
以上方法都试过,还是觉得热怎么办?那就只能放出终极大招了——去清凉地避暑。
古代皇家就会修筑很多的避暑山庄,以供皇帝夏季移驾避暑。比如承德避暑山庄、颐和园、玉华宫、菩萨顶等等......避暑行宫,好不享受!

不只是皇室,其他人也会在夏天外出避暑。有钱有闲的人会选择有瀑布的大山避暑。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便是在庐山避暑时所写。
另外,《武林旧事》中记载,宋代每年六月六那天,城里人便“登舟泛湖,为避暑之游”,在船上享受各种新鲜水果、美味饮料。
古代有古代的避暑方法,我们夏日也有避暑好去处,小编推荐一下咱大中原避暑养生胜地!
没错,就是逃离城市,去距离郑州240公里,走高速3个多小时即可到达的汝阳西泰山风景区。
可是,为什么要推荐西泰山呢?

首先,西泰山,在八百里伏牛山腹地,汝阳县、嵩县、鲁山县三县交界地带。其中有一条河叫黄水河,有一个特色民俗村叫“汝阳县付店镇牌路村”。这里被世人誉为自然天成的高山养生福地。

西泰山全年平均气温11摄氏度,即使是盛夏最热的时候也不过20多摄氏度,建议一定要带一件薄外套,晚上睡觉一定要盖被子,不然即使郑州已经38℃了,在西泰山还是有着凉的可能。
在这样的气温环境中,避暑妥妥的。

其次就是西泰山有98%的森林覆盖率,还有城市内罕见的高负氧离子空气,在这里,你每呼吸一口空气,都意味着去年冬天吸进肺里的霾少了一部分。
这样自然清肺的方式,实属难得。

还有就是西泰山不仅山水养人,美食也十分诱人。
风景区内就有风情小镇,小镇里都是山上的村民,自古承袭的淳朴民风至今犹存,农家饭菜虽然便宜,但是味道却是很好。尤其是地锅鸡,肉质鲜嫩,好吃到停不下来。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西泰山游客服务中心二楼餐厅,那里的最正宗的东北菜,西泰山餐厅专门从东北请来了大厨。吃过西泰山餐厅的东北菜,才知道城市里许多东北菜馆都是骗人的。

怎么样,咱们这个避暑方式可还行?

最后附上避暑路线,祝你愉快度过一个凉爽的夏天!
“汝阳西泰山出行路线:
1.郑州出发,可以走郑少洛高速转二广高速(往南阳方向)汝阳站下至汝阳县城。也可以走郑尧高速/S88尧山站下左转进入G311右转进入S243至西泰山风景区。
2.洛阳出发,可以走洛阳二广高速(G55南阳方向)汝阳站下至汝阳县城。
3.其他地区可以自行导航汝阳西泰山景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