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物件,讲究结实、实用,工匠在做物件的时候,也是本着这个原则用心去做,极少将好看美观作为考虑的第一要义。现在的物件,讲究设计、好看,彰显个性,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设计师在设计一件作品时,美是第一要义。
看多了很有设计感的物件,某天突然看到古朴的有年代感的陶瓷瓦片,自然的美让人感动,就那样静静的,让你不得不注意到它。
好的作品,都是摒弃了太多雕琢、太多繁杂,以自然的属性呈现出来。近来,社会上越来越崇尚工匠精神,回归本真,强调自然意志,体现谦卑之心。
就好比一个普通的瓷脸盆,上个年代的人们家里都是用的这种脸盆,盆里有各种图案,或花团锦簇或锦鲤嬉戏。脸盆很结实,用个10年都没问题。每个脸盆,在日日月月年年的洗礼之下,在每家的悲欢离合之下,沉淀出了不一样的模样。当你看到它的时候,你会觉得它很美,一种无我的美。
相比较,一个物件太强调设计感,看到更多的是技巧的堆砌,在华丽外表的背后,反而显得空洞、缺乏内涵,乃贫乏之美。我们常说,好的设计,是看不到其中运用了设计,设计于无形。
做得过多,不如少做一点,设计上是这样,教育上其实也是。
家长对于孩子的殷殷期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家长们都表现得太焦虑了。
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已开始进行胎教,出生后即开启启蒙教育,还有各种权威教育理念,课外班更是全而又全,生怕遗漏了哪门。
曾听一位妈妈说,有个妈妈给孩子前前后后报了八个课外班,钢琴美术舞蹈英语等(其他的我想不起来了,呵呵)。孩子一周忙得团团转,家长也跟着忙得团团转。有人问这位妈妈,“孩子能忙得过来吗?”妈妈回答说:“这些都是她喜欢的。”问孩子,孩子却委屈的说:“我才没有都喜欢呢。”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父母这辈子最重要的“作品”,父母也都卯足了劲全力以赴,倾注自己无限的精力,要把孩子培养成各方面都优秀的人。但是,孩子毕竟有他们自己想要的童年生活,而不是去完成家长们想达成的一个个心愿。
孩子各不相同,适合这个孩子的教育理念,不一定适合另一个孩子。就像这世界上的每一片树叶,也挑不出完全一样的。与其被各种教育理念牵着鼻子走,不如回归生活的本真,用父母天然的爱、父母的陪伴,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陪孩子一起快乐地成长。
上几代的人,有的父母没什么文化,但他们用朴实无私的爱,养育出善良诚实懂事的孩子。这些父母并没有大包大揽,做得太多,而是让孩子们在一个有爱温馨的家庭里健康长大。
焦虑的父母们啊,暂时停一停着急的脚步,耐心的听一听孩子的心声,多让孩子自己做决断,今后的路还是他们自己走出来。如果不知道要做些什么,那就什么都不做吧,有时候,不做比做太多要好很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