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秦汉迭变看民心之伟力

从秦汉迭变看民心之伟力

作者: 闲看岁月流光 | 来源:发表于2016-08-18 22:26 被阅读0次

       始皇平定六国,耗费时间前后近十年,统一战争的结束,不仅意味着战乱结束,更意味着战争对百姓造成的创伤,激发的亡国仇恨,对秦国统治的对立情绪都达到了最高点。整个中国都是一片百废待兴的状态。百姓流离失所,衣不蔽体、饥不饱腹的人占了多数,用民心不安,民怨沸腾来形容被秦统一的六国绝不为过。在这样的民心背景下要进行国家的建设规划,推动百姓融合发展难度可想而知。

         从整体发展来看,秦始皇是刚刚完成了统一中国的第一步,仅仅完成了领土形式上的统一,文化思想、民族认同感都没有建立,各方掣肘颇多。其焚书坑儒未尝不是在试图统一思想,传播理念,毕竟在那个时代,中国统一是开亘古之未有,思想转变、文化交流融合,尤其是百姓对新的国家的认同感都需要一个过程。但在这个关键的思想变革期,始皇离世,这个历史任务交到了秦二世手上,但自始皇至二世建设的重心很大部分是征发民力、大兴土木,连年征战,民众始终处于火热之中,不但没有顺应百姓对安定的需求,反而进一步激化加剧了矛盾,矛盾已经到了随时爆发的边缘。

      观秦二世所为,自其继位,恩威未筑,百官未附,耽于享乐,国家建设几欲瘫痪,民怨官不为,恨秦伤我家。因国破家亡带来的矛盾始终得不到疏泄,爆发已是必然,至陈胜吴广起义,终引天下亡国之民云集而应。可以说没有陈胜吴广的起义,也必将有其他战争形势的发生,再次通过战争发生社会变革的趋势已成必然。到陈胜吴广起义时,秦国已是兵力疲敝,疏于训练,加之六国民众排外,政令上下不通,官束手脚,兵无战心,民心已失,故在历次战争中败而再败,终失天下。

       但在自秦一统至义军起义的历次战争中,也达到了缓解矛盾的目的,使百姓对天下一统的认识更深,国家安定的期望也愈加迫切。对故国逝去的仇恨感也随秦的灭亡而湮灭,可以说秦亡以后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由亡国之恨转向对战争结束的渴望。能否顺应民心需要就是能否实现一统的关键,在这方面明显刘邦要比项羽做的好得多,这些都对汉朝完成统一创造了强力的政治条件。

       到刘邦实现天下一统,创立汉朝,削官裁军,刀兵入库,天下安定,以廉洁治天下,励精图治,都是顺应民心的正确举措,民心得到极大满足,百姓安于生产、物货流通、文化繁荣,故有文景之治之胜景,也为汉武帝时的北征匈奴奠定了国力基础,同样也因汉武帝的过于消耗国力,逆势而为,也为汉朝的覆灭埋下了祸根。

        通过秦汉更替的历史民心向背的作用,民众之伟力可见一斑,可以说只有顺应了民意所需,国家才能久治,百姓才能安乐。

相关文章

  • 从秦汉迭变看民心之伟力

    始皇平定六国,耗费时间前后近十年,统一战争的结束,不仅意味着战乱结束,更意味着战争对百姓造成的创伤,激发的亡...

  • 自省之伟力

    自省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总结经验是永不过时的。具体可分为三步。 一.总结过去得失,提炼要点。 人之一生总有得失,可提...

  • 艺术之伟力

    从人类发展的总体而论,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等再重要,也带有手段性、工具性、局部性和终极性。 唯独艺术贯通着人类的...

  • 心之伟力

    怀揣梦想,黎明即起,背负重担,子夜方眠,奔波忙碌每一天,星光不问赶路人,马不奋蹄自扬鞭。 记得读大学时,前苏联作家...

  • 《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学习感悟

    企业治理的境界自上而下,分为民心一、民心齐、民心变和民心竞四种境界。民心一当然是最高境界,所有人都同频共振,所谓“...

  • 遥看环宇疫情愁,独有东方梅正香

    《华夏赋》 稽之往史,亘古迭变,悠悠华夏,洪荒不没,文明央央。 中国者,古之中心之国也,西有昆仑之威威,东有东海之...

  • 读书|秦汉帝国No.24

    站在中国之外看秦汉,帝国四百年发展的域外视角。 《秦汉帝国:中国古代帝国之兴亡》的作者是日本史学家西嶋定生。 秦汉...

  • 票房看民心

    ​ 票房看民心 文:Recycler 89/175.2030 每个人对于电影都有个人的喜好。有人在乎主演,有人在乎...

  • 褚时健去世

    隋代不循秦汉律, 明人不着宋人装。 陈规当变终须变, 留与儿孙评短长。

  • 你,快乐么?

    看 这雨 从云而降 落在哪里 从来由不得自己 落在哪里 或海 或泥 从降下开始 就要已被自然的伟力决定宿命 落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秦汉迭变看民心之伟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jtb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