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新闻下面总会有有人义愤填膺地指责国人的奴性和劣根性,再附带鄙视一下儒家思想。而我必当回一句:你所指责的并非真正的儒家思想,孔子要知道他创立的儒学演变成了这样也会骂娘的好不好!如今想来接解释一二。
首先说说其演变过程。儒家思想的中心是在孔孟二人身上的。孔子从百姓的角度出发创造了儒学,东奔西跑忙活了大半辈子,但由于儒家的仁在当时众多学说中班不被统治者青睐,一直没什么成效。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但他的儒家思想已经开始从统治者的角度出发了,他主张以仁德治人。
后来从董仲舒说动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就被统治阶级各种断章取义和曲解,所以愚民这些词说的是被曲解后的儒家思想,本质上是中国的封建专制体制和思想桎梏,而非真正儒家思想。
下面举一些例子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这句话出处其实是旧戏里面,古代的经典著作里面是查不到这句话的。
《孝经》中曾参问孔子:“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
孔子回答说:“ 是何言与?是何言与?父有争子,则身不陷於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於父,臣不可以不争於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这段显然是说“孝”是有原则的,有约束的,不能推到极端。这是对所谓的“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和孝顺这些说法的不攻之击。
愚忠?
孟子说:“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腹心;君视臣如犬马,臣视君如国人;君视臣如土芥,臣视君如寇仇。
所以,儒家所设计的君臣关系不是一方凌驾于一方,其权利和义务是互动的、对等的。
男尊女卑?
孔子主张“夫妇同尊卑”,这有《礼记》为证.孔子对妇女的尊重在婚礼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礼记·昏义》中的婚礼仪式隆重而规范:婚礼之日,新郎首先要亲自登门迎亲;第二是新郎要亲自为新娘驾车,转三圈之后再交给车夫;第三是新娘未进门,新郎要先施一礼;第四是新郎新娘喝完交怀酒,夫妻关系从此“同尊卑, 共相亲”。
可见,“夫妇同尊卑”的关系从结婚第一天开始。
实际上, 真正的儒家思想叫“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叫“民贵君轻”,叫“文以载道”,叫“理先气后”,叫“格物致知”,叫“知行合一”,叫“天之立君,本以为民”,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我也曾仔细看过指责儒家思想的人的言论,看完感到深深的悲哀。现代人人能把论语看一遍的人没有几个,就会几句经典句子,连一知半解都算不上。其实,在这个物质糜烂的时代,儒家思根本道德绑架不到很多人,而很多人还在道德绑架儒家思想的同时,反而说儒家思想在道德绑架他们。
放一张图,在知乎看到的,满是传统文化渐渐消失的辛酸和孤独,希望更多人去了解老祖宗们留下的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