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来第12周专栏《为什么你总是“半途而废”》读后反思
一、内容
在李笑来的词典里,坚持和努力并不是值得表扬的词,甚至根本不存在,如果需要坚持和努力的,说明你并不是很想做,那怎么把事情做成呢?那就需要用到一个策略——做之前赋予它重大的意义,甚至多重重大的意义。例如李笑来将这个专栏的收入放到一个鼓励大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奖学金里,又例如他当年为了进新东方,要考托福/GRE,要背两万多个单词,苦差事,于是他就想,如果进了新东方年薪百万,合计一个单词五十块,第一天就要赚个五千,当年的五千这是不错的数目,然后要一万,再后来就真的进了新东方,虽然没有预期的百万,但也不错,合计起来一个单词值一百七十五块,比预期还多。如同李欣频说她对于写书的感觉是“不写会死”,李笑来对于想做的事则是根本“停不下来”。
与之相对的一个策略是——赋予没做的负面意义:如果我没有这项技能,有什么事我根本做不了,根本没机会?在将来会遇到什么困难,会失去怎样的机会?如果我终究没掌握这项技能,我跟哪些人是一样的,他们的生活究竟因此有多么凄惨?想象越具体越好,这会吓到大脑激励你自发工作。
还有一个重要的技巧是——社交,这是学习活动的重要部分。想尽办法去寻找拥有那项技能的人或人群,尽量与他们共度大量的时间,至少关注他们。这很重要,一来你会真切感受到这项技能的存在,而且它的存在非常自然和必要,二来你会潜移默化感受到他们的思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
二、联想
想起一个笑话。工地上有三个人在干活,旁边一个人走过,问他们在做什么,一个人没好气地说,没看到吗,我们在砌砖。第二个人说,我们在盖房子。第三个人兴奋地说,我们在建设城市!也许这不是一个笑话,是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这三个工人里,最苦逼的一定是第一个,因为他觉得自己在做单调辛苦的工作,最有意义感的一定是第三个,他看到的已经是超出房子本身的境界,做完并且做好是多么值得期待的事。这里的意义应该是和价值观挂钩的,没有统一的标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而且要是自己潜意识认同的。如同想要减肥的人,明明潜意识很想成为吃货,意识却给了一个瘦了可以吸引女神的意义,也是没用的。记得有一个很健硕的男生说他每天跑步,一不小心就会跑完半马,他从小体弱多病,初中开始为了让身体健康开始每天跑步,现在跑步是每天必做的事。
三、思考
1、自己做起来兴趣盎然又毫不费力,别人却常常感慨自己学不会的,也许是阅读和写作,看书从来都是最高的奖赏,一点都不难坚持,碎片化时代连续看一两个小时依然是很清爽的事。写作常常不吐不快,虽然没有到很厉害,但也是喜欢的东西。还有一个是整理资料,大学写论文发现对内容的提炼和整理好像比别人在行。
2、最近在“坚持”做的就是写专栏反思,做静心练习,如果可以加个意义的话,写专栏反思可以让我成为一个在信息爆炸时代保持独立的思考,并且可以锻炼自己的笔头,利用上自己的优势;静心练习可以让我成为一个在动荡不安中保持静定的自我,成为一个真实勇敢淡定的人,这是我想成为的人。
3、为什么要远离“负能量深重”的人,我是很有感受,我所在的单位很喜欢议论是非,也很喜欢抱怨,喜欢攀比,会有人每天抱怨自己婆婆多么不好,抱怨单位多么不公平,抱怨工资太少,刚进单位的时候对其他我都没意见,就是这点感觉特别耗费精力,你不参与你就也成为被议论的对象,你参与就要花很多时间一起抱怨无法改变的事,所以花了很多时间“洁身自好”,但我毕竟不是荷花,过了一段时间,我也开始抱怨,开始看问题负面,我知道自己中毒了,现在还在解毒中。
四、行动
1、给自己做的事情赋予一个想追求的意义,这个并不容易,我很容易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但对于什么是真正想要的,是个问题。
2、定位自己想要培养的技能,在自己的长项基础上培养一到两个技能。
3、找到这些领域的行家,关注他们的动态,加入相关课程进入群。
4、如果不知道自己的价值观在哪里,看看自己的偶像是什么类型的人 或者找行家评测一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