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比于各地的栈道,方山是水做的骨肉。它一如深闺的女子。“扬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红楼梦》中贾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贾雨村也说,“这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极清净的,比那阿弥陀佛、元始天尊的两个宝号还更尊荣无对的呢!”。我觉得方山配得上女儿的称号,端庄优雅,甜美清秀,活泼明艳。真正能显尊荣,让人清爽。

方山的特色在水。清、静、柔、美。
一进双河口,山势变狭。水面变窄,河床特别干净,光滑的鹅卵石,大小如一,颜色各异,象人工铺成,泛着白光,如一条银毯一直铺向大山的深处。其间也不乏如山的巨石,星罗棋布,间或出现,给河床形成落差。从山脚顺流而下,河水清澈,绕石伏滩,静静东流。隔段会现小潭,整石兀立,上挂白水飞花,高不盈丈,并不汹涌。潭水平静,一眼见底,水草浮荡,鱼眼灼灼,螃蟹在石缝中吐着泡泡。白云蓝天倒影其中,奇峰怪树嵯峨两旁,其岸势犬牙差互,空气纯净,和风清幽,真正的步入胜境。

沿河而上,便抵山脚,峡高坡陡,沟深林密,天柱山拔地而起,红花岩挺胸倒压,石柱沟劈岩飞挂,蜿蜒曲折,沟中全是巨石,错落叠加,形成落差,人工阶梯傍势而上,树荫水绕,清幽之极,水是安静的。极少听到水声,更难看见水影,陡峭处随石缝攀岩而下,平缓处小潭蓄势,寂静无声,有的出于两石之隙,有的现于沟凹之凼,偶有老滕从沟底悬空挂树,也有树干斜伸沟坎。阳光在路斑驳,不管哪里都能和周围的环境构成和谐的画面,山风清凉,野花幽香,每爬一段便有小桥变向,也有巨石可供休息,移步换景,天人合一,颇有诗意。

说到水的柔,断然能超出你的想象,刀劈般的万丈绝壁,整石为面,寸草不生,中间偏生一穴,平尺见方,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一股细流硬是从洞中挤出,貌似还有些澎湃,直泻山谷,似纱似雾,没有栈道任何陆地动物都无法到达这里。这样厚重的山涯是如何被这纯净柔弱的泉水所征服的?它的旅程又是经历了怎样的重压?常人断然难以想象,我想定是至柔的性格,要不如何克坚!走栈道的客到达此处一定要接一瓶洞口的水,尝尝纯正山泉的味道,喝一口回味甘甜,冬暖夏凉。掬一捧照照容颜,洗洗面颊,真是有香气的。吹着崖下的山风,回看山脚的景致,云蒸霞蔚,十峰石柱或剑刺苍穹,或扭头东顾,或孤峰兀立,或壮士托天,错落有致,你藏我现,形成独特的地理景观。人在云端走,身悬涯壁外,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正是如此。

方山水美。美在和谐而不单调,这不得不说龙潭冲的两挂瀑布,比邻而悬,大的高约百丈,从岩上凌空飞泻,大气磅礴,声如震雷,在下山的阶梯上都能感到浓浓的湿气,加上崖壁光滑,无木无草,稍一靠近,压力感际天接地而来,难怪李白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我想用在这里一点也不为过。陡峭的阶梯正对瀑布,全貌尽现眼底,不失为观景的好去处。稍下五十米有一小瀑。如一娇弱的女孩,羞羞答答的从山顶的灌木中现身而出,一露脸就显出张扬的野性,山体被冲刷成一条光滑的石沟,垂直约一百五十米的落差,一点也不矜持,从山顶飞身而下,没有攀扶,没有依傍,珠帘玉砌,亮光闪闪,象天空凉晒的白绢,随风飘舞,太阳一出,彩虹蒸腾,雾气蒙蒙,别有一番景致。一壮一柔,一胖一瘦,彼此呼应,相偎相伴,四季不衰,证实方山是有灵性的。刘禹锡说:“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方山是有龙的,上有龙王洞,龙身藏于洞内,只留龙头在洞口,五爪犀利,龙角峥嵘,龙须虬曲,龙眼灼灼,龙鱗闪闪,龙口大开,龙舌轻吐,一股清泉从龙嘴奔涌而出,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相传古时久旱不雨,四里八乡便准备牺牲供品,请高僧施法,跪求叩拜龙头,每次法事一毕便向龙嘴投石,直到龙嘴水浑,就要赶快回家,人还没到,大雨就将倾盆,后来人们在此修建庙宇,重修龙头,还立了些石人石兽佑护,香火不断,高人题有“天造地设”匾额,如今依稀可见。后来破了“四旧”,但遗迹尚存。下有龙潭冲,积水成潭,冲滩成冲,佳木修竹,奇花异草,良田百亩,山环水绕。这里是人居最佳的所在。想必有龙的荫庇定不是凡间,我想这里的水真是有灵的,这是灵性之美。

方山水韵,水映山魂,有这样灵秀的山水,必定有杰出的人物,随着景区建设的推进,方山必将下得厨房,上的厅堂,那时“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 三千宠爱在一身。”方山!定会清爽每个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