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先秦儒家论朋友之道

先秦儒家论朋友之道

作者: 闫昱佳 | 来源:发表于2018-12-08 22:10 被阅读0次

“友”一字有悠久的历史,从西周时期便已流传开来,和经过春秋儒家的发扬与改革,友一直传留至今,生生不息。

西周时期的“友”并不与如今的有这么普遍,只有同族同血缘者才可互相称友。父子兄弟互称为友,便是亲情等于友情了……但是时代在变化,文化也在变迁。春秋降临,孔夫子创儒家学派,此时也正值宗族解体,个体家庭兴化时期。如家的改革也正值天时地利人和之时。孔夫子说,天下志同道合者皆为友。这样友的范围便广大起来,友情二字也渐渐独立。并且当时的“朋”与“友”二字是分开来读的。“朋”者,同门曰朋。“友”者,同志曰友。所以说是朋者不一定为友。但互相为友者,便一定有朋的关系。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就如直到如今的朋友二字合为一体一样。

此之后的儒家之友又在逐渐发扬于改革,逐渐进入如何择友,如何交友,如何待友的问题上。

首先,择友该择何友?如家首先说到的是益损之友的特征。《论语》中说道:“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诚信,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这是在识友中儒家首先说的——益损之友。那么,学会识别益损之友自然只是识友,与择友还相差甚多。文中说:“择友应选择君子,君子乃修身养性,有仁德之人。君子会不拘小节,可当大任,能言善辩又不伤话语。君子重于“仁”道,以仁对友。”结识一个好的朋友,不仅会提高自身修养,也可互相进步,取得更大的成绩。相反,与损友之人交为朋友,不仅不会提升自己的能力,甚至还会丢弃身家性命。

然后,儒家的第二点说到如何交友。文中写到:“若想交到好的朋友,最重要的就是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不能为交朋友而交朋友。…… 不能以金钱,权力等外在事物而得到与朋友的交往,要学会“忘势”而为之。”你若盛开,蝴蝶自来。若想交朋友就不该把过多心思放于交朋友三字之上,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才是关键,这样朋友才会真心与你作为朋友,而不是为了金钱权力等外在事物而做假朋友。

最后,是识别好朋友,并与他交结后,如何对待他,也就是如何待友的问题。文中又写到:“君子以文待友,以友辅仁。与朋友发生矛盾,及时反省自己,这也是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常与朋友互相切磋,进行思想的碰撞,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儒家对于如何待友的这个问题举出例子——君子是如何待友的。君子与朋友相会时会拿上书或文章,与朋友互相谈论,互相提升。这才是朋友之间的高的境界,互相成就。

这些也就是儒家论有之道,似高山流水之俞伯牙与钟子期,是管仲与鲍叔牙之辈,他们都是彼此互相提升的朋友,甚至不称为朋友,称为——知己!

千年来儒家论友情的多次传播、发扬、改革将“友情”二字刻写的淋漓尽致,刻写的极大,极大。

相关文章

  • 先秦儒家论朋友之道

    遇到挚友时总喜欢小酌几杯。当今社会,特别是针对男子而言,出现了“酒肉兄弟”这个词。酒肉穿肠过,什么政治上...

  • 先秦儒家论朋友之道

    朋友是人类社交的十分基础的部分,也是人类社会的基石,更是人类能达到目前这种高度的一个主要原因。 “朋友”的这个概念...

  • 先秦儒家论朋友之道

    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是构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那么,什么是朋友呢?在西周时期,朋友这个概念就已经出现,...

  • 先秦儒家论朋友之道

    友这一字从古至今生生不息。从古代到现在,友经历了非常多的演变。 从西周开始,友就已经出现了,只不过友与我们现在的友...

  • 先秦儒家论朋友之道

    论朋友之道,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他们也是构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那么,朋友到底是什么呢?在西周时期,...

  • 先秦儒家论朋友之道

    “友”一字有悠久的历史,从西周时期便已流传开来,和经过春秋儒家的发扬与改革,友一直传留至今,生生不息。 西周时期的...

  • 先秦儒家论“友”

    “友”的观念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出现了,但在儒家时期,“友”的观念从“只能跟有血缘的人交友”变成“志同道合之人就可交友...

  • 孔孟之道

    孔孟之道即为人之道,先秦时代,孔孟思想,独领风骚,儒家思想逐渐为大众所接受,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儒家思想,直至今日,孔...

  • 儒家论友之道

    “友”观念在西周时期就出现了,从起兴至今流传不衰。先秦儒家的交友之道内容非常丰富。 在西周时期,友仅是指有血缘关系...

  • 儒家论友之道

    “友”不管是在中国还是西方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人们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就是朋友了。那么既然友对人们这么重要,我们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先秦儒家论朋友之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kof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