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讲书稿主题提炼法:
1.很牛叉
2.很简单
3.你不知
4.你错了
比如《人类简史》这本书的讲书稿提炼的第一个重点:
用第一种方法“很简单”来提炼:理解人类发展史并不难,只需要了解三场革命,就可以知道人类从何而来。
用第二种方法“很牛叉”来提炼: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作者的著作,让无数人类社会学家叹为观止。
用第三种方法“你不知”来提炼:其实人类是通过想象编造出虚拟故事来支撑起了整个人类社会!
用第四种方法“你错了”来提炼:我们曾经引以为傲的农业革命,其实是史上最大的骗局!
二、能让听众产生共鸣般好奇的设问句
1.不碾压读者自尊
为什么不能碾压用户自尊? 这是很多人写讲书稿的大忌讳!! 很多人要是有自己的快速阅读能力和认知能力,为何还要听书呢? 我们的角色不是高高在上,而是一位向他们倾诉的朋友。他们是来向你寻求帮助的,而不是来找自尊践踏的。一旦读者起了方案和抵抗情绪,我们的问题,就已经毁了这篇文章。如果需要否定别人的认知,可以用一个圆滑的方式。 比如我刚才说的第四个重点:我们曾经引以为傲的农业革命,其实是史上最大的骗局! 用的是我们,而不你! 你错了~但是我曾经也错了! 我们都一样,我们是朋友。
2.读者有能力尝试解答
好的问题要让读者有能力尝试解答;如果太超越用户认知范围的问题,用户是一闪而过。这样的问题等于说了一句废话,读者并不会认真地思考。比如,我问你核共振的原理是什么? 你会思考吗? 另外,这样问问题还有一个绝佳的好处! 就是你的解答和他的设想有部分相同,却又比他的完善! 放心!已经收获了一枚死忠粉!
3.与你的书稿内容相关
与你的书稿内容相关的问题。这点就不用说了,但是很多人依然会犯这样的毛病。明明已经说到如何刻意练习,又开始提“你相信天才的存在吗?”结果后文没有一点关于天生才华的内容。这样的问题不仅显得啰嗦而且会搞得上下文不衔接。
4.大众常见却为知道答案的问题
大众常见却为不知道答案的问题;比如: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明朝皇帝的名字特别难记,很多字生活中根本见都没见过。像这种众所周知的问题提了等于废话,不如不提。
5.不要问封闭式的问题
什么是封闭式问题?只有是和否两种答案的问题就是封闭式问题! 比如我写一篇关于专注力的文章,我问:你是否经常丢三落四?若是读者回答不呢?这样提问会开篇就排斥我的一半读者,然后,结尾时候用“哦,那些不会丢三落四的同学好棒棒哦!你要加油哦!”这样的句子来挽回读者,然后,所有读者会回复一句:“傻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