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地区古露镇,有一个卓玛拉康原始生态旅游点——巴荣寺,是那曲地区寺庙管委会,也是那曲最大的寺庙。虽然称为旅游景点,很多来旅游的外地人却都不知道这个地方。

几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和寺庙有了生意上的往来。因着信任与缘分,以后的每年,寺庙的所有门窗玻璃的业务都会找我家来做。这么长时间以来,寺庙不断翻新发展,比我第一次见到时,面积几乎扩大了一倍。
古露镇附近的一些村子和我们很熟,也是这几年门窗生意的主要位置。村子里的藏民对我们每次的到来都特别热情,老公的适应能力很强,藏巴酥油都可以吃点,和藏民很聊得来,这更增添了藏民对我们的亲近,谁家有做门窗阳台都会互相传达找我们去做。
对于附近的藏民来说,巴荣寺是他们寄予希望的地方。每年到了念经的时日,他们每户会捐出自己认为合适的钱财,虔诚的朝拜。如果有机会能得到寺庙里高级别的活佛的开导,或者哪怕只是和活佛行一个碰首礼,他们都会欢喜非常,觉得自己受了活佛的恩赐,以后一定会一切顺利,健康平安!
寺庙共有老少僧侣一百多人,多数是那曲地区村子里的村民。有的僧侣很小时就被家人送过来学习,修行,被送来的也一定是家里最聪明的孩子,佛在藏民的心中,比什么都重要,他们没有任何舍不得,包括自己的孩子。
几个月前,寺庙念经的时候,我们正好去了,寺庙的主任不仅拒绝了老公的捐赠,还拿出一幅唐卡送给我们,他说:“你们为寺庙做了这么多事情,这次就不用捐赠了吧!送一幅唐卡是寺庙的心意!”老公感激不已,接下唐卡抱在怀中,连声道谢。
活佛念经时看到我们,也是友好的点头微笑,这几年来,我们已经是很熟的朋友了。以前,一个活佛已经送过一串算好的佛珠给老公。这些礼物都被老公好好的存放着,一种纪念和友好的收藏!

寺庙里的很多僧侣都有去内地参观游玩的经历,他们的文化程度比一般藏民高很多,能写会算,汉语说的特别流利。尽管内地比西藏繁华进步,但去过上海,四川,武汉等等这些地方回来的僧侣还是觉得西藏比内地好,至于好在哪里,就不得而知了。
在国道青藏公路3667公里路段的地方,是进入巴荣寺的转道口,几公里不太平坦的石子路缓缓弯曲行进往上。等到了寺庙时,气温会比国道这边低很多,在夏天还感受不到特别的变化,冬天进去时,山里风特别大,吹得人直打哆嗦。所以冬天我们很少去那里。
能经常走这条石子路的,除了路旁的古露十一村里的村民之外,都是去往寺庙的人,里面再无别的村落。每天都会有不少的车辆走过,也不乏步行进去的人。
在国道边的路口,设置了巡警岗亭,对进去的车辆和人逐一登记盘查,没有谁能无证进去,出于对寺庙的一种保护。因为我们经常来,他们已经很是熟悉了解,每次过去只需按下车辆喇叭,看到是我们的车,直接就放行。
前天,是我今年最后一次去巴荣寺。
到了寺庙门前广场,准备卸货时,才发现掉了些材料而无法安装。老公很着急,想着一定是在石子路上颠簸掉了,卸了车上的货就掉转车头去寻找,不然时间长了,被人捡去更没办法。巴荣寺离我在当雄的铺子有七十公里,如果因为掉了材料当天无法完成,只能第二天又跑一趟,这样越想越郁闷,焦急的在一个僧侣的房间等待。
过了几分钟听到车喇叭响,怎么他这么快就找到回来了?跑出去看时呆住了,一部轿车停在那,看到我穿着的工作衣,就直接问是不是我的东西?我还没明白过来,他一手打开车门,我看到近两米长的几根材料在他的车里,有个小男孩坐在副驾上,手搭在快超出副驾的材料上,斜着身子,以免材料碰着了他。
我惊讶之余说了一堆感谢的话,问他怎么知道要送到这里来的?他直接告诉我:“他是十一村的,在石子路上捡到就送过来了,十一村没人做这个,只能是在寺庙。”我当时那个感动哦!老公还没回来,一定是没有注意这位村民的车。
我对好心的村民说:“前不久才去过十一村,你们太好了,下次有什么需要的尽管说,这次真谢谢啦!”他笑着摆摆手只说:“不用这么客气哦!都老朋友的。”他和跟我一起出去的僧侣亲近的打招呼,又用我听不懂的藏语说了好一会才驾车离去。我知道这次是占了巴荣寺的光,才有人知道直接把材料帮我送到寺庙来,要是在别的地方掉了,人家想送都不知道送到哪里呢!
想到内地有人驾驶货车出现翻车事故,车上的东西会被趁火打劫,疯抢一空,给货车司机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心里实不是滋味。和藏民比起来,天壤之别呀!西藏人都说内地人有文化,什么都懂,可有些人的素质怎么就那么不堪呢?
因为好心藏民的帮助,我们当天完成了安装,心里直想着下次再去十一村一定要好好感谢他。
只要我以后继续在西藏,巴荣寺一定还会去很多次。除了感谢主任的信任,我们希望巴荣寺一直兴旺发展下去 !
巴荣寺一定会兴旺发展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