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无戒学堂: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
日更(43)自卑与超越——心灵与肉体

日更(43)自卑与超越——心灵与肉体

作者: 北极星的天空 | 来源:发表于2018-11-21 07:25 被阅读1次

弗洛姆说:人显示出一种几乎无限的可塑性;人几乎可以吃任何东西,他实际上可以生活在任何气候条件下,并适应这种气候;同样,人也可以忍受任何精神条件,并在这种条件下继续生活下去。仔细推敲一下弗洛姆的这句话,觉得确实是有道理的,1935年,红军过草地时,实在没有东西吃,就吃树皮和皮带;1942河南大饥荒时,甚至上演了人吃人的恐怖场景;人类可以同狼群长期生活在一起,靠吃腐肉为生......这一幕幕场景无一不是在告诉你,人类肉体的适应能力有多强;

至于精神方面的可塑性,就有更多的例子可以 说明了,比如,有些女性长期受着另一半的精神虐待而不得解脱;子女永远被囚禁在父母的恶言恶语里而不自知,还要时时祈求对方的关爱……

个体心理学中所界定的新观点同样也是我们通过观察而总结出来的:当一个人定下自己的目标后,感情就绝对不会与其生活方式背道而驰,这个时候,感情会为了现实需要而主动去配合个体发展。没错,事实证明,当某个人为了自己定下的目标而努力付出的时候,他所有的感情都会围绕这个目标为中心而展开,比如,最简单的例子,我为了达到每天早上能够有时间看书这个目的,我会让自己在规定时间内起床,如果有一天起床时间稍微晚了,我就会加快开车的速度,将耗费在路上的时间缩短,到了公司,坐到位置上后,看看时间,刚刚好是自己规定的看书时间,然后,可以马上进入状态。这就是感情为目标服务的最好例子。

愤怒只是控制一个人或某种情境的一种方式,任何人都不会因为产生愤怒时的生理状况而得到满足感。人为什么会愤怒?你回忆一下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就会知道,愤怒,是你无计可施是自然产生的一种情绪,但是,愤怒的时候,你的内心状态应该是无助的,就连愤怒之后,产生在孩子身上的反应,在你眼里,也没有任何满足感可言,大部分父母都会在事后后悔和自责,但是依旧我行我素,依旧在愤怒与自责中度过与孩子一起成长的日子。

心灵和肉体归根结底都是我们生活的一个部分,都是生活的表现形式,我们应该在将生活视为一个整体的基础上来了解它们的关系。我们一直强调,要想长寿,就要多补身体,但是,总是疏忽对心灵的滋养,人一日三餐要吃饭,如果不吃,不补充能量,就没有力气,会生病;但是,你有没有发现,你的大脑,你的心灵,也是需要不断滋养的,否则就会变得愚昧,变得顽固不化,变得停滞不前,很多全职在家的妈妈们,会奔溃,会脱离社会,因为她不懂滋养内心,不懂专心工作,难道不是吗?如果她把所有精力都专注在孩子身上,她的日子就可以过得美好,可是她偏偏不,她在扫地的时候,想着做饭;在做饭的时候,想着买菜;在看孩子的时候,想着朋友聚会……这样的工作状态,显然是不行的。不是吗?如果你专注,就可以滋养内心,比如,做饭,如果专注了,就就可以把一顿饭做得极其美味,从而自己内心会喜悦,家人看着也舒心;如果你专注于带娃,那么,孩子的任何一个成长历程,都会给你带来喜悦。。。。。。所以,我认为,精神的滋养是必不可少的,而滋养的方法,就是专注。

男女之间突如其发的奇迹般的亲密之所以容易发生,往往是同性的吸引力和性结合密切相关或者恰恰是由此而引起的。但这种类型的爱情就其本质来说不可能持久。你也许不承认,你总认为自己初次遇见的那个他是美好的,是可以依靠一生的,但是,大多数人,过着过着,日子久了,生活就开始变得平淡无奇,两三年之后,分道扬镳的比比皆是,七年之后,毁在柴米油盐之后的数不胜数,于是,我们开始继续寻觅,总觉得真正属于自己的另一半还没有出现,但是一定存在。可是,有些人,终其一生,都在寻寻觅觅中渡过。我觉得,上述我讲述的历程应该是人类大部分群体所经历的爱情的模式。

没错,无论爱情以何种方式开头,结局总是不尽如人意,此时,你也许会问,爱情究竟是什么?我觉得,如果你懂爱的真谛,懂得爱人要像爱自己一样地去呵护,懂得爱是一条长长的人生路,懂得爱的能量的慢慢释放,懂得爱不是完美的,懂得双方的进步是爱不断滋长的源泉,那么,我想,你的爱情,就会持久,起码,比那些随波逐流的爱,要持久得多。

很多人,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之后,不懂总结经验,那是最可怕的,这样的经历,只会让你更加迷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日更(43)自卑与超越——心灵与肉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krp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