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sgasun

剛同父親兩人面對面吃完晚飯。長這麼大,這樣的場景好像還才第一次。
一整天,家中幾乎就只有我和老父親獨處,面對面。如果,時光倒流,童年的時候,這樣的場面將會是不可想象的,氣氛一定是令人窒息的,是令人恐懼的。
而那天,童年時所有的那些感受都蕩然無存,只剩下一些記憶深處的淺痕。
那天與父親獨處,氣氛卻是相當的鬆弛溫馨。後來我明白了,實際上是我這個兒子完成了對父親的一次採訪,一次成功的推心置腹。因為我打開了沈默寡言的父親的話匣子,激活了父親過去歲月的遙遠記憶,觸動了表面堅強如鐵的父親內心地最柔軟的地方。因為,我看到,父親的眼眶時時被淚水充盈。
在我的面似漫不經心的隨意的問題中,父親一點一點給我講起他的童年,甚至回憶起了童年的學校名字,最好的夥伴的綽號,曾經打過架的同學,以及自己的頑劣表現,和功課的優異成績,父親甚至自豪地說自己"學習有天份",的確,父親的一手字寫的很不錯。
父親滔滔不絕地述說自己這一生"具有傳奇"(這是我說的)的跌宕起伏的經歷。從童年,到離家,到部隊,到湘西,到軍管會,到文革,到削官為民,又到恢復工作,到離休......
在每每需要細節的時候,我的適時的追問,讓他回憶起了自己人生每個階段導致命運轉折的具體的人物與事件的始末,他甚至回憶起與母親的點點滴滴,檢討自己當初一心為了大家而犧牲自己小家而給母親帶來的傷害,試圖尋找母親有些地方不能原諒自己的根源。
他也回憶起了每次遭受命運打擊時候,那些幫他的人,更記起了哪些曾經的好戰友,在他落難的時候,如何為了升官,而棄他而去。
其中有些是我們懵懵懂懂的童年時發生的,我就細心追問細枝末節,試圖去理解那時候父母的處境,有些是我們開始懂事的時候發生的,我就及時的插進我們那時候的切身感受,讓父親去理解我們做兒女的那時候的心理。
我邊聽,邊提問,幫他梳理對事件和人物的記憶,邊拿出筆記本做一些紀錄。
直到剛才我們繼續在飯桌上邊吃邊聊,我才明白,自己就像是一個紀錄片的或者是做訪談的記者,述說者把我當成個可以推心置腹的傾聽者了,所以暢所欲言了。
第一次看到父親這麼健談,這麼在人面前坦露自己。
而對這一點,剛才我也恍然大悟:小時候之所以恐懼父親,是因為他就是權威!他就是主宰! 是你弱小生命的權威,是你弱小精神的主宰!
而那天,我發現,我此刻是個老人;而父親,此刻,只是個孩子!
於是,說到情深處,我再一次鼓勵父親,將自己這一生的傳奇寫出來,給我們後人留下最珍貴的財富。我上次就給他說過,但他總說有什麼好寫的,也寫不好,找個藉口婉言拒絕了。
而剛才,在他滔滔不絕的敘述過程中,我已經在日記本上將他這一生經歷的階段勾勒出了個大概輪廓。其實也就是替父親勾勒出了一本個人自傳的大綱。
我找一張紙來,重新在上面將我剛列出的大綱寫在上面,然後交給父親。知道父親不戴眼鏡就看不清上面的小字,我走過去,坐在他身邊,指著上面的每一小標題給他一一解說,只需要他把這些生命中的每個階段發生的具體事件和人物和自己的感受寫出來就是了。
父親竟然默不出聲,看來他動心了。

于是,就有了我給父親的《自傳》列出的寫作大綱:
秋之聲-----XXX自傳(大綱)
(父親的名字就是"秋",他自己的自傳就是自己最真實的"聲"音,現在的父親已經走到人生的"秋天",所以,我覺得《秋之聲》是個非常好的傳記書名,至少只屬於父親。看得出,父親也特別滿意,要不然,他不會把這份大綱細心地收起來。)
一、童年歲月(6歲----16歲)
二、不堪受虐,離家出走 (16歲)
三、參軍入伍 (17歲,49年)
四、軍旅生涯
五、結婚成家 (25歲,57年)
六、湘西剿匪 (50年代)
七、軍管會歲月 (湘西解放初期)
八、初為人父 (27歲,59年)
九、武裝部歲月
十、"瓜菜代"的苦難日子 (60年代,兒子相繼出生)
十一、"文革"歲月
十二、說真話,受衝擊,挨批
十三、"復員"處理始末(70年代初)
十四、從水泥廠到龍塘河水庫 (下放歲月)
十五、削官為民後的居民生活
十六、兩個兒子同時考上大學 (80年)
十七、平反、恢復工作 (80年代初)
十八、離休
二十、夕陽紅
我欣喜地發現,父親答應開始寫出自己的一生經歷。我說,你不用去管其他,你只管按照這個大綱將自己所有的遭遇和經歷寫出來就行。每天寫點,堅持下去,就一定能夠完成。
父親興致很高,還從裡屋拿出一本縣里組織離休老乾寫得一本離休生活散文集,精裝硬封的,裡面有父親寫得一篇釣魚協會和釣魚的感受,篇幅不短,我禁不住誇獎幾句。
我把自己的郵寄地址和區號,電話都留在這張紙上了。方便父親需要的時候,郵寄給我看看,或者修改修改。
我看到父親小心翼翼的把這張紙折好,夾在那本書里,放進自己的房間去了。
知道以後的每一天,父親一個人的時候,可能就會除了看電視,還會坐在桌前,在燈下,鋪開稿紙,在腦海裡梳理自己的這一生,然後留在紙上,留給我們……
不知為什麼,我突然想哭。
但那是因為高興。
後來,我真的收到了父親寫的自傳手稿,雖然與我期待的有點距離,但字裡行間,簡樸的敘述,準確的時間、事件、人名、數字,串起了我們各個時代和父親共同經歷的片段記憶遺珠。
父親,立體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