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们开始践行新教育,学校给每位老师发了胡灵敏教授著的《陪伴成长》一书,假期让老师们仔细阅读,并写出读后感,从我们每个人的读后感中、闲聊的话题中,充分看出来《陪伴成长》一书在每个人心中的份量以及给每个人带来的改变,不管是作为教师还是作为父母,我们都应该好好的品读这本书,所以我们学校决定再次细读《陪伴成长》这本书,每个星期规定相同的任务并写出自己的读后感。现在讲课都实行“同课异构”,这也算是我们姬磨小学的“同书异感”吧。
书中说胡毅华一年级考试中的一道题“49前面的那个数是几,后面的那个数是几?”孩子写下了“4”和“9”,结果被老师判了一个“错”。大部分家长和老师看见这个答案一定会不分青红皂白地就开始批评,而胡教授则是委婉地问:“你是怎么想的?” 孩子告诉他说:“我把他看成了一个数,就写下了这个答案”。 胡教授不但没有批评孩子,而且鼓励孩子遇到问题一定要多动脑筋,多思考,在没有找到错误的原因时,一定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结论。
为了鼓励孩子多角度思考问题,进一步让孩子懂得发展思维的重要性,胡教授让孩子看了下面这幅图:

是的,允许孩子犯错,允许学生犯错,我们都是在错误中成长,错才显示出本真,错也会演变成一种美丽。昨天,我们学校老师集体听了李秀强老师的《真分数和假分数》,课堂中遇到了下面这个问题:

当时板演的同学答案是八分之七,李老师问都谁是这样的答案请举手,结果一下子好多同学都举起了手,这是李老师所始料未及的,但是李老师临阵不乱,重新调整思路,提示孩子们大括号是什么意思?让孩子们明白是把两个数合在一起,结果答案就不言而喻了,我想这样孩子们的记忆是不是就更为深刻了。这才是本真的课堂,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在“错”中进步,在“错”中成长,在“错”中快乐。让“错”也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所以我们一定要向胡灵敏教授学习,学习他的教子方法,允许孩子们犯错误,从错误中思索,从错误中创新,从而培养孩子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