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坊间旧忆——小鼓声声

作者: 青山如黛散文集 | 来源:发表于2019-03-24 10:57 被阅读57次

早年间北京城的商贩们无论是挑担子的,挎着竹篮子或者是推着独轮车走街串巷时都是通过高声吆喝打响器这二种形式来售卖自己的货物。其实这都和京城人的居住环境有关,胡同里的院落比较深,如果您不弄出个大动静来里面的住户根本就不知道。

高声吆喝被称为:“货声儿”,打响器则被称为:“货响儿”,这两种售卖货物的形式被统称为“市声”。不同行业的吆喝声旋律各异,售卖不同的货物也敲打着不同的响器,告知顾客自己是卖何种物品的,久而久之老北京人一听到吆喝声或者是乐器的声响心里就立刻明白了。

响器,一般就是人们所熟知的铜锣、喇叭、鼓、木梆子、铃铛等,人们称之为“报君知”亦称“货响儿”。就拿普通的木梆子来说吧,有桑木梆子和桐木梆子之分,敲桐木梆子的是卖香油、花生油的,而打桑木梆子的则是卖烧饼、油条、油炸鬼的。桑木梆子敲打的声音清脆急促,敲打桐木梆子声音低沉且有些发闷。

要说起来打小鼓这个行当早已经绝迹了很多年了,甭说现在的年青的朋友不知道何为打小鼓的,就是六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人恐怕是见都没见过,今儿个青山就给您详细的聊一聊打小鼓的。首先咱们就从他打的那个小鼓上聊起。小鼓直径一寸半,厚约五分,鼓帮用上等硬木做成,单面蒙一层薄牛皮,钉了一圈的黄铜钉将鼓皮固定好,精巧好看中透着一股子喜庆。

打小鼓的键子也是非同小可,是用韭菜叶宽的一根薄而扁的藤条,长约七八寸,鼓键子头部则是用极细极软的藤条外皮缠绕而成,一般约有四五分长,厚度有半公分。左手五指握住小鼓,右手持藤条鼓键子击打小鼓,该人打出的鼓点是:哒,哒,哒哒哒。

打小鼓的大概分为两种人,穿戴整齐头顶礼帽身着长衫脚穿锃亮的皮鞋,手指上带着金镏子,臂挎一个蓝布包袱皮。天气炎热时穿短衣,一般也是杭罗、春绸、拷纱等较好的衣料,如此高档时尚的打扮就是让出售贵重货物的人相信收购人有足够的财力。行内叫做“打硬鼓的”,此类人专收古玩字画,金银首饰、翡翠玉器、古瓷器、名贵石料、古董、硬木家具等比较值钱的东西。

笔者儿时见到一个打小鼓的,常在西外大街一带收货,说话声音细尖脸上没有胡须,这也是他在看东西时听他说话才知道的。看好东西后就和卖主说价钱,一番讨价还价后成交买方给钱收货,卖方把钱款点清回家。奶奶告诉我收旧货的是位公公,我当时不知道何为公公,后来知道是从皇宫中遣散出来的小太监。这些人在宫里待的时间长,好东西见的多了眼睛忒毒,不会认错东西。他识货知道货物实际价值而卖主往往并不知道,再加上他巧舌如簧几个回合下来他就捡了个大漏。

其实您所看到的远没那么简单,这里面除了压低价钱、猫腻、花活也多了去了。青山告诉您,那些打小鼓收硬货的他们有六字箴言“勾着买,摔着买。”什么乱七八糟的。青山,我听着都晕菜了,您别晕,我解释一下你就明白了。

举个例子来说吧,您家有一大明朝的古瓷瓶,心里价位是十块大洋钱,您想卖了瓷瓶换钱贴补家用,正好听到门外有敲打小鼓的声音。您把他叫到家里来看看,他一看心里就明白了,张口就说六块大洋钱,您肯定要加点钱他决不加钱,谈不拢买卖他也就走了。第二天有一个打小鼓的到您门口瞎敲,您给请到家一看一问,好吗,毛病说了一大堆,一问价给您四块大洋钱,比昨儿个那位出的价钱还少了二块钱,那还用说,不卖。转过天又有一位在您门前不停地打小鼓,请进来一看一问给您三块大洋,又少了一块大洋钱那就更不卖了。

过几天又来了一位打小鼓的人不停地在您家的院门前打鼓,出来一看还是第一次说价钱的那位,您一想就他出的价钱最高就把瓷瓶给了他,殊不知这是人家早就商量好的。打小鼓这些人都有自己的活动区域,每天都会在一个固定地点喝茶聊天,谈一些收旧货得情况,也就是在互通情报。

前面所写的这些人前来您的院门前打小鼓来收旧货,都是人家商量好的挨着牌的往下杀价,行话叫“做扣”只等着您入套。这伙人道也特别“局气”挣得钱大伙平分,这就叫“勾着买”您看明白了吗?

下面再聊“摔着买”您家有一老钟表叫来一位打鼓的估价,他仔仔细细的里里外外的看了半天,一问价给您四块现大洋,您说加一块钱,他当然不会给您加钱。他把老钟表就手递给了您,注意,他要玩家伙山了,就在您似接还没接到手的一瞬间,也就是说您刚接到手里还没有拿稳拿实的哪一瞬间,他可松了手“哐啷”一下掉在了地上。得,您想不卖给他都不行了,多少钱?两块!漂亮的拦腰斩。赶明儿个他找个老钟表匠一修,又得大赚一笔,那些人都是一些久经风霜的老油条,老狐狸。

另一种就是挑着一副担子收旧货的,穿着就较为随意了但也是干净整洁。一根扁担上栓着八根麻绳挑着细竹丝编的两个大箩筐,行内叫“打软鼓的”。收中档以下的旧物,以旧衣服,皮货、皮箱、皮鞋为主,打鼓之外还吆喝“有旧皮货的卖!有旧衣服的卖!有旧钟表的卖!”游走在街巷中。他们的宗旨就是以挑货物的毛病,以杀价狠而著称,不搞邪的歪的,好衣服到他们手里就是破烂,就这一招也够可以的了。

最后就是收破旧杂物的,也是挑着一副担子,两只细竹丝编织的箩筐,有的更简单就身背一只细竹丝编的箩筐,这些人都不打小鼓,却扯着桑子梗着脖子的吆喝:“有破烂的我买,有破铜烂铁的我买!”和“破烂换取灯儿!破烂换花椒!”取灯为何物?老北京话中的取灯就是火柴。第一种第二种人公私合营后大部分进了委托商行,第三种人则进了废品回收公司。

辛卯年十一月

一蓑烟雨任平生

相关文章

  • 「28」坊间旧忆——小鼓声声

    早年间北京城的商贩们无论是挑担子的,挎着竹篮子或者是推着独轮车走街串巷时都是通过高声吆喝打响器这二种形式来售卖自己...

  • 「343」坊间旧忆————爆竹声声忆往事

    子庚年的鼠年春节到了,此刻我就想到了自己童年时放爆竹的往事。自打中国人发明了火药之后爆竹就顺理成章的诞生了,也成为...

  • 「249」<坊间旧忆——吆喝声声> 青山如黛

    旧时的街面上有许多卖货的小贩,无论是肩挑担子,背筐提篮,手推独轮车,坐地摆摊儿,都通过吆喝或是敲锣打鼓的方式招徕顾...

  • 「97」坊间旧忆——弹球

    小的时候我和胡同里的一大帮发小常聚在一起玩拍洋画、扇三角和弹球,如今的孩子们谁也不会蹲在地上玩这种古老的游戏了。今...

  • 「235」坊间旧忆——掼跤

    在北京的民俗文化中绝对值得一提的就是摔跤了,摔跤也叫撂跤,在周代时期就有了这种摔跤运动,这种竞技活动古时候被称为:...

  • 「333」坊间旧忆——花会

    在中国民间每逢过节时都有举行大型的娱乐活动的风俗,这就是人民口中的“花会”,有“文会”和“武会”之分“文会”主要在...

  • 坊间旧忆——踩藕

    早年间的海淀古镇周围的水域面积很大,水塘,河沟、水泡子散落在古镇的周围,农民们以种植莲藕、水稻、茭白、各种蔬菜为生...

  • 「13」坊间旧忆——年画

    用北京老话说讲过了“腊八”就是年了,尤其是小年过后年的味道是愈来愈浓了,老北京城都笼罩在喜庆与祥和的氛围之中。街面...

  • 「46」坊间旧忆——玉渊潭

    古时候在北京这地界上历朝历代的皇帝们修建了不少行宫和别院,有广安门外白纸坊一带的金中都遗址,京南大兴县团河行宫和围...

  • 坊间旧忆——拨浪鼓

    前文青山给您详细的聊了一下旧时北京街面上打小鼓收旧货的,也让您简单的了解了一下此种行业的内幕。今儿个咱们继续的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8」坊间旧忆——小鼓声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mny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