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学习文坛笔耕匠心理
阶层固化不是热情能融化的

阶层固化不是热情能融化的

作者: 河南妞 | 来源:发表于2022-08-20 20:29 被阅读0次

现代人热衷于讲究圈子,认知相同的人在同一个圈子如鱼得水,认知不同的人即便勉强凑在一起也是尬聊,更别说碰触什么共鸣了,这一点在春节回家过年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外打工的人回到本地,难得的短暂休息,要么和朋友打打麻将或者喝酒交流感情,要么走亲戚,一直到走到开工那一天;而事业有成的人,即便有伙伴邀请打牌或者喝酒,多半也会推掉,而去和身份相等的人聚一聚,交流资源、人脉关系,走亲戚也是一天走几家,礼物放下,寒暄几句,即便亲戚再三挽留,也是客客气气地婉拒,不是亲戚不热情,也不是这些有身份的人客气,而是他们的时间值钱。

我有一个老乡,从老家移民过来的,来的时候只带了刚上小学的小儿子华军从老家过来,已经上初中的大儿子留在了老家,初中毕业就和同村的年轻人一起南下打工。而小儿子算不上聪明,但非常刻苦,小学、初中成绩都比较靠前,中招是顺利考入本地一所重点高中。这所重点高中高考一本升学率高达55%,也就是排名中间偏上,就可以考到一本学校。这个老乡的儿子很幸运地被吉林大学录取,遗憾的是没有录取到心仪的专业,而是被调剂到管理学院,显然有点鸡肋。

华东是这个老乡所在连队第一个考到985大学的孩子,这成了老乡炫耀的资本,但凡同事家有 高考的孩子,他都会热情地问“多少分,是不是985学校”,让别的家长无奈又无语。

这个老乡的儿子上大学的第三年,会计家的女儿也参加了高考,估分后,老乡又热情地询问成绩,可是会计比较低调,只说成绩还可以,不is航不足比下有余,这会老乡心里平衡了。

通知书下来,会计女儿被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录取了,这个老乡又醋淅淅地说“我儿子当年没有报这个学校,要是报了肯定录取”,谁有头发装秃子呢?两个学校的录取分数线相差30分呢!

老乡的儿子毕业后几经辗转回到本地社保局工作,事业编,待遇还不错,偶尔也会发点福利,这有成了老乡吹嘘的资本,什么“那个姑娘上赶着要嫁给他儿子,谁谁家宁愿陪嫁一辆车……”,如今33岁的儿子还是单身呢,显然是高不成低不就,资源优越的姑娘家未必愿意嫁给凤凰男呢!

刘涵旭和媳妇梦雨曾经是大学同学,刘涵旭来自于甘肃农村,上面还有一个姐姐,父亲是村长,母亲务农,他是那个村子唯一 一个考上985大学的,而且还是在北京上大学,着实让父母骄傲了一番,升学宴的场面声势浩大,全村人基本都到场了。

到了大学刘涵旭才明白了高校林立的首府人才辈出,自己就是个小人物,无论从见识和认知都和别的同学有差距,认清形势后,刘旭涵唯有刻苦学习,让成绩给自己代言。

梦雨是本地土著,父亲是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母亲是中学老师,梦雨又是家中唯一的孩子,从小集中了家庭所有资源,享受了父母所有的爱,无论是见识还是眼界都高于大多数的同龄人。

刘旭涵和梦雨的相识很偶然,在一次社团活动中高大帅气的刘旭涵引起了梦雨的注意,但是刘旭涵有点自卑,刻意躲闪着梦雨。但是性格好强的梦雨岂能放弃,就这样两个人走在了一起。

刚开始梦雨的父母不太同意,嫌弃刘旭涵的家庭出身,但禁不住梦雨的坚持,见了刘旭涵之后,他的上进、阳光、帅气成了加分项,两个人确定了恋爱关系,毕业后双双留在了北京发展。

刘旭涵应聘到一家银行工作,他的感觉就是体制内比较稳定,而梦雨选择了一家进出口公司,薪资待遇相当不错。小长假期间,刘旭涵带着梦雨回家见了家长,父母特别开心,找个北京女孩当儿媳妇,脸上特别有面子。

工作稳定后,双方见了家长,地点选在了北京,刘旭涵父母还贴心地包了8.8万的彩礼以示尊重,但提到婚房的时候,老两口显得无能为力。梦雨的父母特别通情达理,把出租出去的旧两居房子收回来给他们当了婚房,还鼓励女儿将来条件好了再换大房子。

婚礼是梦雨的父母在北京张罗的,刘旭涵的父母提前一天到的北京,被安排在办婚礼的酒店里居住,婚礼当天晚上就坐上了回家乡的列车上。然后新婚夫妻再去刘旭涵老家摆了酒,对此刘旭涵的亲戚多有微词,但也没有办法。

婚后没有多久,梦雨怀孕了,为了方便照顾,父母直接让小两口搬回家住,月子也是提前请的月嫂。刘旭涵父母听说有了孙子,把家里安顿好,带着特产就赶到了北京,可是什么忙都帮不上,甚至连孙子都不让抱一下,说什么烟味对宝宝不好,两天之后,夫妻两个给孙子留下红包便匆匆赶回了家乡,谎称家里的鸡鸭离不开人。

后来春节一家三口回来陪伴老人过个除夕,初二就返回了北京,父母虽然有失落,但也无能为力。

梦雨母亲退休后,带孙子的任务就落在了自己的身上,一直到了孙子上小学,梦雨一家三口才回到自己的小家独自生活。

也许年龄大的原因,一年见一次孙子总觉得空落落的,这一次刘旭涵的父母想给儿子一家一个惊喜,一直出了火车站才给儿子打了电话,刘旭涵接了父母和儿子,一家祖孙三代正聊得开心的时候,梦雨回来了,没有惊喜,也没有热情,然后以写作业为名把儿子带到了他的房间,父母瞬间不自在了,赶忙找借口说“我们已经订好了旅馆……”,提着行李就走了。送父母回来后,刘旭涵那一晚没有吃完饭,不吵,不闹,就是不说话,心里在想:我连留父母住一晚的条件也没有……

住在旅馆的父母同样窝气,特别是老父亲:我在村里说一不二,谁见了不得敬三分?可是在这里第一次到儿子家,不奢望儿子儿媳把大房子留给他们住,起码也得住在孙子的小房子里吧!把儿子培养这么优秀干嘛?要是在老家,一大家子住在一起,其乐融融多好呀……

无论是我的老乡,还是刘旭涵的父母都没有错,炫耀儿子是父母的本能,也是唯一能炫耀的资本,阶层摆放在那里,那一腔热情能改变什么?

再比如刘旭涵和梦雨,从决定和梦雨结婚的那一天,就要做好买不起房,需要岳父母支援的心理准备;梦雨决定嫁给刘旭涵的那一刻就要接受他的原生家庭,这辈子要靠儿子的事实。

阶层固化是客观存在的,跨越阶层不是一代人的努力就可以达到的,甚至两代人,三代人的努力才能改变的,奋斗18年才有资格和同龄人坐在一起喝咖啡,那感觉已经不是原来的滋味。

跨越阶层需要努力么不是靠热情,当无力改变阶层的时候,唯有接受阶层带来的分歧,甚至是不公平,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网图侵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阶层固化不是热情能融化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msm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