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学校我也是扮演一个“好孩子”的角色,之所以说是扮演,是因为我觉得我本性是比较叛逆的,只不过没有胆量去放肆。
上学的时候,每个班级里都会有一群爱打游戏的同学。他们往往会在下课聚到一起讨论“战略战术”,而且班级里成绩靠前的几个男生一般也会在其中,他们偶尔还会相约去网吧“开黑”。就是这样一群人,有的要么是班级的活宝,要么就是某个任课老师的“爱徒”。反观那些每天埋头做题的“好孩子”,虽然是老师作为正面教材夸奖的对象,但是他们似乎并没有什么出色之处。
当然,也并不是鼓励学生都去打游戏。但是,如果你有机会去旁观一些游戏玩的还可以的学生现场操作,你可能会觉得游戏玩到他那个水平并不比数学考90分简单。
旁观时你会发现,他们在打游戏时,精神处于高度集中状态。一系列的眼花缭乱的操作,手指在键盘上飞舞,不断的与队友沟通,这些如果仅用一个“玩物丧志”来概括是不准确的,并且,在每一场游戏结束,他们还会主动进行反思。这一系列的行为正如课堂上老师所强调的练习、互助、反思总结。但是在课堂中,我们自问又会有多少人可以做到?
玩游戏的朋友都知道,如果你想玩的好,光自己练习是不够的,还要看“大神”如何操作。长期的游戏习惯也会是他们更会从身边搜取信息。
可以说,会游戏的学生会给他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习惯,只不过他现阶段把这个习惯作用在了游戏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