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从三岁后,就开始有了关系领域的认知: 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自己与物质的关系;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这个时期开始,他们会开始探索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从而,友谊就在这个时期进入了他们的探索领域。
从进到幼儿园开始,孩子就开始注意某一个人跟自己关系很好,人与人之间有一种感情在联结。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非常在意谁跟自己玩,谁不跟自己玩,并开始定意:谁是自己的朋友,谁不是自己的朋友,他们还会为自己获得友谊而快乐,失去某一个朋友而烦恼。
据中国育儿教育专家李跃儿研究发现:“儿童会为了自己友谊而想办法参与到其中,如果没有引起对方的注意或者有被对方拒绝,他们不会轻易放弃,并会想办法继续努力让对方接受,直到对方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并成为朋友为止。
像孩子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何不是我们成人应该学习的对象。如果换成是成人,这个成人可能会认为对方太无理傲慢,把自己作为一个受害者而感到伤心委屈,可能就离开了,并就此放弃。
他也许觉得是自己外貌长得不好看,或者工作不够好,认为是自己不够优秀,变得自卑痛苦,以致于在以后的情感道路上,把自己深深地隐藏。并刻苦地去学习一样技能,一生为之奋斗,终有一天会对着天空大喊:我为什么活得这么累。
大自然在创造儿童的童年时期跟他的伙伴在一起玩耍游戏时,就遵循自然法则:社会性能力的基础在这个阶段进入成长。
在童年时期,孩子们没有那么多想法,他们不会因为同伴的冷漠和对他们态度的不满而自暴自弃,或者伤心欲绝。
一个在正常发展并能受到父母关注和帮助的孩子不会产生不良的情绪,也不会因为孩子的冲突而造成人格发展的缺失和心理伤害,他们会继续努力,去亲近人群。等到他们懂得伤害的时候,他们的社会性能力已经成长起来,使他们不再受到伤害。
那是什么保护了孩子,不使他们收受到伤害呢?是他们的单纯和天真。所以说,如果哪一个人拥有一颗宽厚和高贵的灵魂该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哪个成人具有了这样的心态,拥有一颗纯净无暇的心,要么被人们认为是天使,要么就是傻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