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中提到了吕蒙读书的故事。
吕蒙经过孙权的劝说后,开始学习,进行读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他和其他人讨论议事时,便显露出自己的才干和谋略,让人对他不得不另眼相看。
一个人的学习能力直接决定他的发展程度,而阅读能力则直接影响他的学习能力,由此可见阅读能力对我们来说有多么重要。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这本书正是通过日本作家奥野宣之独创的笔记读书法,教我们如何进行有效阅读,把书里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学以致用。
奥野宣之是“学习方法推广达人”,他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在商务人士中大受欢迎,而且还以“笔记本作家”的身份活跃在媒体节目和论坛中。不管是工作还是兴趣,他都坚持使用笔记本记录,他的其他著作包括《如何写游记和散步日记》《智慧创造锻炼法》《“处方笺”读书法》《三本书创造好点子》等。
本书依次介绍了笔记读书法及5大步骤: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形成了完整的读书体系,让我们学会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一、什么是笔记读书法?
笔记读书法就是所有的步骤都是需要通过笔记来完成,除了读书这一步骤。

因为这样的做法能让我们读书的目的更明确,更能消化书中的信息以及深入理解书中的要点或思想。
二、笔记读书法的5个步骤
1、选书
收集与书相关的信息,按照书名、作者名、出版社名三要素,列成购书清单。

生活或工作中他人推荐的书籍,或者自己喜欢的某位作者的一系列书籍,甚至是喜欢的作者在书里推荐的书籍等等,都可以作为购书清单,随手记录下来。
2、购书
按照购书清单,指名购买,可以提高效率,节省时间。
列出读书清单→在书店确认→购买
通常情况下,大多数人都不会去实体书店进行确认,而是利用网上资源查看序言和目录,而后购买,可以节省时间。
我一般会上豆瓣等读书网站,找到清单里列出的书籍,先查看其他人对书籍的评论,其次查看书籍的序言和目录,再判断要不要购买,最后只购买自己需要且有必要读的以及想要读的书。
3、读书
有人说我读书读得慢,你还让我再多读几遍?
这本书告诉我们在读书过程中利用“筛选法”,做减法。
通读:把你认为重要有价值的书页进行折角;
重读:把之前折角的部分重读,如果觉得好,就再折一次;
标记:再重读一遍两角都折起来的几页,仍觉得很好,就用笔做好记号。

第一遍通读后,就没必要再把整本书再多读几遍,而是挑选重点,把书中折过角的地方、做过记号、甚至摘抄到笔记上的内容多读几遍就好了。
这样做不仅能加深印象,还能迅速提炼出要点。
而且做记号的时候还可以用不同的划线方式来区分:
普通直线:把重要的内容用直线画出来;
波浪线:把很重要,引起重视的内容用波浪线画出来;
圆圈:跟内容相关的专有名次,关键词,关键句等都可以用圆圈表示。
书中做标记的地方总是能引起我们的注意,而用不同的划线方式,不仅能引起重视,还能梳理内容,抓住重点,让人一目了然。
4、记录
在书里做好记号后,接下来就可以写读书笔记了。
先记录下写读书笔记的日期,书名,作者名,然后把你觉得最重要的内容摘抄在读书笔记上,最后再进行评论,写上自己的感想。
我们的大脑总会闪现出很多想法,所以当你看到有价值的内容时,及时写下自己的感想。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想法,它就会随风而逝。
这一步的关键是写自己的感想和评论,因为只有当你真正消化书中的信息时,你才能把它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进行总结概括。
tips:“○”表示摘抄内容,“☆”表示自己的感想和评论。
5、活用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带着功利性的目的去读书的,所以读书最重要的就是学以致用。
回顾读书笔记,不仅便于我们参考,进行输出;还能从中找到相关的内容,提取信息,重新组合。
如果把阅读比成做菜,那么前4个步骤更像是准备食材的过程,而最后一步才是炒菜,前面的所有步骤都是为最后一步服务的。
正因为读过的书,经历过的事,才造就了现在的我们,由此可见阅读对于我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对我们来说,阅读就像是我们沐浴的阳光和呼吸的空气一样,虽然没有马上发生改变,却融入了我们的血肉骨骼中,让我们成为了自己。
为什么有人总是抱怨读书无用,那是因为你没有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其实读书就像升级打怪一样,需要我们打好基础,才能事倍功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