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变》文案摘录,部分引自诗词,版权已转至计算机设计大赛委员会,侵删。
早在公元前8000年以前,中国人刚刚学会打磨石器,这时候陶瓷刚刚起步,我们的祖先也尚处于懵懂之中。那时候的陶器粗粝质朴,正如当时的华夏祖先一样,单纯地,刀耕火种、男耕女织,日复一日。
唐朝。陶瓷到了唐代就出现了井喷式的改变。唐三彩,这种在中国史——甚至世界史上都绝无前例的艺术作品登入历史舞台。当然人类史上的每一创举,往往背后都有社会变迁的诱因。唐朝——这个这个中国史上最为璀璨的明珠,屹立东方,以其世界大国的气度,包容着从世界各处经由丝绸之路到来的旅人、以及随其而来的物品与思维。你可以从唐三彩的摆件中看到,陶瓷的题材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日常使用品,更多的是当时唐人的风貌。
接着就到了宋朝。宋朝是个文人当道的朝代。仅仅一支笔一方墨,可带你上九天揽月,亦可携你至江南折花。这个时代,极尽风雅,一斟一咏皆可成诗入画。宋朝的五大名窑,折射的也恰是这个时代的风骨雅韵。
元朝。同一时期,欧洲的炼金术士发现了一种物质——苏麻离青,可以作为蓝色颜料,并且这种颜料又经由丝绸之路流入中原。于是,构成元青花的最后一片拼图,就此到齐。自此,大量的青花瓷作品进入人们视野,一举开启了青花瓷的时代。
世间的一切都仿佛在冥冥之中互有关联:也许蝴蝶振翅,能掀起狂风;而初次看见钴蓝的惊叹,也便能唤起一个时代的惊奇。
中国到了明清,便如江流入海,广阔辽远,淡然不惊。而朝代的性格,你也可以在瓷器上看到。这时候的陶瓷,雍容华贵。从粉彩的绮丽华美,再到景泰蓝的贵气逼人,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美的追求,已臻于极致。也许一件留世的珐琅,便是工匠一生心血的灌注。而国人的审美,就蕴在这对极致的追求中。
泱泱华夏,源远流长。也许俯身,捡起一块江石,它看过六朝战火;也许,一块破碎的片瓦,它听过一个时代的跫音。无论主动还是被迫,无论情愿还是无奈,瓷器已经走下圣坛,遍布各个角落,摆进展柜的,是历史,端上茶几的,是现实,携君同行的,是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