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写作营里的蔷薇,把多年来记录她三哥照顾失能父亲三十年的文字集结出书,卖六十多块钱一本。把文字尽可能地变现,贴补一下年迈的亲人和超负荷奉献做着自我牺牲的哥哥,也不枉她写字付出的心血。
文字的钞能力,是它自身力量的一种体现。你花钱买了书,从中知道当今还有这样义薄云天的孝子,你的心弦被触动,你迫不及待地去问父母钱可够花,住处可需要修缮,你给他们换一部好点的手机,带他们出去走走看看。人心向善,好的文字能感发人,给人力量去行动。
作者收入越多,书卖得越好,说明她的理念被越多的人认同,他便在物质方面得到好处,更是在精神层面有被接纳的满足。
当今大致不用担心优秀的极品文字被埋没,是骡子是马,发出去溜溜。当然,大家愿意花钱去买、去读、去听的东西,自然有它自身的魅力。不好的东西即使被吹捧一时泛红,也不会持久向好。
刚读到一个叫唐恬的女孩儿,以墨墨的笔名写一些文字,后面写的诗被谱成歌。然后她得了绝症,与病魔搏击的年月里,她饱尝苦难,绝望与希望,都化成诗歌,被歌手唱;十余年后,她奇迹般地战胜了病魔,同时也一跃成为最优秀的歌词作者,为一线明星、影视写歌词。当然,她经济上也早已无忧。
现在,好文字,有太多途径可以变现。
以前传播受限,一个优秀作者穷苦潦倒,文字被埋没几十上百年,死后才火的大有人在。当今不同了,时空不再成为遮挡优秀者光芒的屏障。
大西北的李娟,在贫瘠却张扬着生命力的草原上,写着犹如播种了一遍又一遍终于开出花盘的向日葵那样的文字,展现粗粝而倔强,苦难又温情的游牧人的生活。生活向来不易,人生就是抗争。经过这样文字的熏染,你便觉得自己日常所遇到的难题好像都不算是难题了,你要笑着面对生活。这便是文字所给与自己的力量。
年少时一个人外出读书,一个人在陌生的城市里就业,每当迷惘的时候,便去读人物传记。几本读下来,心里总会涌起别样的热情和期待,引领着年轻的心向着更好处而去。这,便是文字的力量。
文字的力量,来自于作者人格的力量。有文字与人格分裂的作者,我一般不去看这类人的书。比如最近网上讨伐的那个连桑,一边自己丁克,一边为政治正确鼓动人家生三胎;一边骂哪个哪个国家,说去的人会被毒死被恐袭死,一边自己去还偷偷摸摸的,这类人能赚就赚能骗就骗,离他远远的最好。
当文字用来消遣的时候,便无所谓力量不力量的,只是觉得哪些气质与当时的心境相合,便买回来,读一读。以前觉得李白的诗歌气度不凡,听叶嘉莹讲诗却是杜甫才是那个拿生命写字的集大成者。即使优秀如杜甫,那些传世的诗歌在当时却也救不了他孩儿被饿死的命。所以便有一句话:百无一用是书生。你急着用钱的时候,你辛苦码的字却什么也帮不了你。
所以,读读书,写写字,作为业余的闲情是好的。当真以此为业,那得有相当的才情和功底。不然,凭什么人家花钱花时间去听一个陌生人叨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