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孩子去九畹溪漂流,今天就进了医院。
漂流时橡皮艇被浪打岩石上重重地反弹回来,孩子一不留神闪了下脖子。当时不觉得疼,试着转了转脖子还挺自如,也就不太在意,没想到今天早上整个右肩肿了起来,脖子转的时候还会疼痛。
去医院拍x片光,万幸没有发现骨折,但查出骨质增生、颈椎退行性病变等让人感觉特别意外的“老人病”-这些病一般都是40岁以上的人才容易得的,而女儿是才16岁的少年,怎么会得上这种病?
医生倒是见怪不怪:目前这种现象很普遍,跟孩子缺乏运动、坐姿不对等因素有关,不需要过于担心。
说不担心那是假话,当妈妈的肯定没有当医生的那么淡定,立马把孩子转战到一家知名老中医那边看诊。
这一去才算眼界大开,侯医生的推拿门诊里居然有好几个貌似才六、七岁的孩子正在推拿,挂在墙上的价目表上,赫然写着“儿科推拿”几个大字。
什么情况?难道少年得“老年病”的情况并不是什么个案,而是一种普遍现象吗?
给女儿推拿的技师告诉我,“老年病”少儿化的的确确存在,不小孩子问题还不小,这种情况与现在孩子迷恋手机有关,与学校课业过重有关,与孩子不喜欢运动有关。
这位40岁的推拿师儿子13岁,刚刚上初中。放暑假哪也不去,也不跟同学玩,一天到晚坐在家里做作业,玩手机,看电视。问他为什么不出门,说找不到同伴,大部分同学都利用暑假时间培优,很难约到人。
这与女儿遇到的状况有点类似,班上暑假不培优的“奇葩”太少,暑假大部分时间也是在家刷题刷手机,玩和运动的时间难以保障。
忍不住要说想当年了。80年代不要说寒暑假了,小学只有礼拜四下午有课,其他时间大家都很自由自在地玩儿:学校用来升旗的那个竹竿,十米总得有吧,班上的男生女生好像没有一个没爬过;单双杠是学校仅有的几个体育器具,课间跑的不快,就给人家占了;霸乒乓球台更是男生课间的必选项;连放学回家我们几个都是不走大路的,怎么也要绕道后面的山上去走,4点半放学回到家起码6点半,而正经走大路也就20分钟的路程。
那时的孩子,没听过骨质增生、颈椎病,一个班上偶尔有几个视力差一点戴眼镜的同学,那是会被班上同学嘲笑为四眼狗。不像现在,两眼的才是奇货可居。
不否认现在孩子比当年的我们厉害多了,天上的,地下的,中国的,国外的,没有他们不知道的;人人都是艺术家,几乎没有一个孩子不会几样才艺,琴棋书画基本样样精通。
他们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比如快乐的童年,比如健康的身体。而这些却是用什么东西也换不来的。
所以,不应该任由青少年得“老人病“现象泛滥,家长,学校和社会让年幼的孩子们承担那太多他们这个年龄不应该承担的东西,我们应该好好检讨一下,需要营造一个怎样的家庭氛围,学校氛围,社会氛围,才能让青少年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