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老子》笔记74 2018-12-28

《老子》笔记74 2018-12-28

作者: 海上明月共 | 来源:发表于2018-12-28 16:13 被阅读5次

读后(一)

老子是中国第一个哲学家。把人置于大自然的背景下,不断追问、反复论述万物根源“道”。表明人走出自我,建立与自然世界的联系。

“道可道,非常道”,三个不同的道,不同的脉络有着不同的义涵。“道可道”,就是可以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道,道理,这个道理是指自然规律,天道和人道。日月星辰的运转、四时的交替都属天道。人道,就是指人类社会的规范,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和对话来解决、建立和沟通。第三个道,就是下面老子说的“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是一个探讨天地开始、万物根源的问题,这也是古今中外所有的哲学家所要讨论的天地从哪里来、万物的根本又是什么的问题,也是哲学说中宇宙本源的问题,而其中的“有”和“无”也是美学的范畴。

“有无”是老子思想中一组很重要的概念,第一章中的“有无”指的是行善之道,而“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就是要探究天地的本源,在哲学上这叫做“现象界或本体界”。我们要探讨一件事情就先要了解其起因、源头,即本体。表面上现象的玄玄虚虚,实际上是为了使我们打开思维、深入探寻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根源问题。

《老子》第十一章中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就是说,车轮的中间是空的,辐条插在中间就可以运转,这就是“当其无……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空的空间是无,有了东西才能用。“有”与“无”缺一不可。“无”看似无用,实则有大用。与艺术结合起来,我们可以想到,在中国绘画传统中,“留白”是很重要的,西方的油画追求满,中国画追求留白,以空白来衬托整幅画的特性。这也是“有无相生”从哲学概念转化到艺术范畴的应用。

ٜ�<�0

相关文章

  • 《老子》笔记74 2018-12-28

    读后(一) 老子是中国第一个哲学家。把人置于大自然的背景下,不断追问、反复论述万物根源“道”。表明人走出自我,建立...

  • 老子74

    第七十四章 [原文]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常有司杀者杀。 夫代...

  • 老子 学习记74

    74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

  • 大鱼的ScalersTalk第四轮新概念朗读持续力训练Day 5

    练习材料:Lesson 74 75 任务配置:L0 知识笔记: Lesson74Out of the limeli...

  • 初识《老子》第74章

    第七十四章六十一言 【文】 傅奕《道德经古本篇》第七十四章 民常不畏死,如之何其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

  • 读书‖《老子通释》74

    圣人论道,人民是“天道”最重要的存在。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

  • 读书笔记74--《巨人的工具》-成功者的素材书

    打卡74(六月第二周) 读书笔记74--《巨人的工具》-成功者的素材书 ...

  • 《老子》新读第74章

    《老子》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将得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

  • 笔记74 | 笔记74 | 学习掌握ConstraintLayo

    1、Circular positioning(圆形定位) 标题后面的中文是自己翻译的,可能不是很准确。 官方文档是...

  • 请喊我老公

    刘恺威说:“我74年的,杨幂86年的,我大三时她才小学一年级。”李双江不服:“老子39年的,梦鸽66年的,老子大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子》笔记74 2018-12-2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sce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