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艾三月
昨天刷微博看到一个男生向相识三天的女生表白,被拒绝后以跳楼自杀来逼迫女生答应。试问这样的爱你敢接受吗?
他因为一次被拒绝就选择轻生,那遇到大一点的挫折是不是又会选择死亡?难道每一次都会以威胁来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吗?

01.如何让一个巨婴长大?
中国式巨婴指一个奇葩的成年人群体,极度自私,只求索取没有奉献,绝对的以自我为中心,所有人都要围着他转才是正确,没有规则意识、没有法律概念、没有道德约束,把别人的帮助、赠予视为应该,没有丝毫的感恩之心,全世界都是欠他的,把自己当成国家的婴儿。
巨婴有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全能自恋”,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任何与他意愿产生偏差的事情都会令他抓狂。他从不会平等的对待别人。但是他们心理极其脆弱。
那个选择以跳楼要挟的男子是典型的巨婴症。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父母过度的溺爱。孩子从小习惯于父母的照顾,任何事情都依赖于他们。
“我怕你在路上摔倒,所以我帮你把所有的路都铺好了,你看我多爱你啊。”
中国有一种冷叫做“你妈觉得你冷”。
一个亲戚家的小孩子,从小就被安排学习舞蹈美术和跆拳道的课程,因为他们希望自家的孩子能够全方面发展,却并不关心孩子是否喜欢这些特长班。后来孩子的期中成绩不理想,父母又是一通责骂,“不是让你报奥数班的吗?你看看就是因为没有补习你的数学成绩是什么样子的?”
在辅导机构代课时也曾遇到一些小孩,他们天真活泼的面容下是不愿补习的表情。当问到他们喜欢上课吗?孩子们纷纷摇头,有个孩子甚至说“我一点都不喜欢,都是我妈妈给我报的,下课了我还得去上古筝课。唉,你们大人可真好。”
那个时候我的心情难以言说。有多少孩子的人生路走的是家长的希望路。他们的学习、生活、婚姻全权都父母做主。一旦孩子有所反抗,就会听到父母说“我做的这一切还不是为你好吗?”
另外一种溺爱的形式是什么都听孩子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六个人轮着圈的看着孩子,生怕孩子出一点差错。
当孩子小的时候不了解情况,他只是觉得好玩,就会让爸爸帮他拿这个、奶奶帮他拿那个,可随着年龄长大这种方式不改变就出现了问题。他要的太大家长已经没有能力给的时候,他便会大发雷霆。
那个为了孩子不跳楼而下跪的母亲不正说明了溺爱的下场了吗?

02.放手让孩子学着认识自己吧
让孩子在成长到一定阶段时学会自己尝试,他们逐渐去探索自己的兴趣、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会因为自己的成长而欢呼!
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划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低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本我是无意识,非理性的。遵循快乐原则。
《巴黎圣母院》中国王卫队的队长菲比斯原本已有未婚妻,却垂涎于埃斯米拉达的美色,骗取了她的芳心。这就是单纯欲望的满足。
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其作用是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是道德化的自我。它的作用是:抑制本我的冲动;对自我进行监控;追求完善的境界。遵循道德原则。
我们从心理学中更深层次的去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想象力、自信力、创造力都需要孩子不断地发掘自己身上的闪光点。
给自己足够的自由,让孩子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他们想要的人生。

03.懂得爱自己才有能力爱别人
这个世界多美好,取决于我们有多爱自己。
我的一个朋友梅,她性格开朗,似乎什么事情都不能影响她。在工作中面对同事的为难、穿小鞋她明明知道却也只是笑笑不说话,然后自己默默的工作都做好。
时间一长,同事的飞扬跋扈满公司皆知,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和她接触,工作成绩月底排班梅不声不响的得了第一,而同事却是垫底。梅顺利晋升,毫无疑问,那个同事离开了。
梅这不是软弱,而是懂得在职场中如何保全自己,公司要的是成绩并不是暗地里的你争我夺。
如果当时梅一时冲动就和同事吵个不可开交,那结果想必是两人一起走人了。
或者梅因为此事而向上级告状,那结果也不会好转。这是公司,是利益的象征。不是学校。
梅正是知道这一切的原因,她才会选择实绩来证明自己。她一直以来所接受的教育都是要学会保持自己,不因胆小怯懦而丧失机会也不因盲目自大而丢掉自己。
萨提亚用“冰山理论”告诉我们以冰山的方式来认识自己:一个是爱,一个是自己。只有懂得爱自己的人才有能力去爱别人。
愿我们都能成为一个爱自己也爱别人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