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散文 • 书评 • 小说 • 诗 心情随笔文学世界
《那些有伤的年轻人》| 谁不是一边不想活了,一边努力活着

《那些有伤的年轻人》| 谁不是一边不想活了,一边努力活着

作者: 雪花迟舞 | 来源:发表于2019-01-21 06:22 被阅读3次
《那些有伤的年轻人》| 谁不是一边不想活了,一边努力活着

前段时间心情不好的时候,总想看看别人是为什么心情不好,又是怎么度过了不好的时候。于是,书架上这本《那些有伤的年轻人》,被我抽出来了。

坦白说,这就是一本庄雅婷的博客文章集,仅仅按照顺序把全书的文章分了四部分,而实际每一部分中的各个文章之间并无明显的关联。年纪越大,越不喜欢鸡汤文,忽略这本书作为一个整体的瑕疵,里边的每篇文章,语言却是很犀利,观点也是很独特。

有时候我们会莫名地郁闷忧伤,你真的不知道原因吗?使劲问自己去,使劲问。也许是自己都不敢面对的真实想法。无非就是那几个,缺钱,缺爱,缺骄傲。为什么努力工作了却得不到认可?为什么感觉没人爱我?我感觉他不够爱我……但是又有几个人活的这么坦诚和直白?

中国人太过含蓄和隐晦,诗词讲究“哀而不伤”,世事讲究圆滑,文章讲究借景抒情。所以庄老师说,能真实地面对自己和自己想要的,都需要绝大的勇气。

人性中最简单最坚不可摧的一部分,永远是和情爱有关,和自己的心灵有关。有时仅仅想知道两人之间的关系,有时想明白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有时只是想彻底明白自己的内心。最后,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伤,探索“我”与世界的关系。

爱情被谈了几千年,不过是男女之间反反复复更古不变的痴缠。庄老师作为女性,此文的很多观点难免从女性的角度出发,所以,特别适合女生作为情感方面的指导书,一窥情爱世界的冰山一角。

比如,在《什么时间最神圣》一文中,关于男人给女人打电话、回复消息这件小事。在读这篇文章之前,恰好看到了简书文友三王妃写的《三更枕上伤心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乐观开朗、一人独自在家带俩娃的三王妃,竟也有凌晨一点痴痴等待先生消息的时刻,主动发消息过去,“他没回我的消息,这事再寻常不过”。其实关于此事,我也是深有同感。再忙,忙到吃饭的时候拿出手机回复一句消息的时间都没有么?如果说黏人,被两个调皮的孩子黏着的三王妃,又有多少时间去黏她的先生?而我,每天24小时排的满满的档期,除了午睡前和晚上睡觉前刷一眼手机,又有多少时间去看某一个人是否有发信息?但是遗憾的是,文章中庄老师也没有解释出来男人的这种心理,最后只得出结论:“一段恋爱中讲的是平等关系,作为女人,心中应该更看重自己。也许,男人都是不爱打电话的。”

又比如,关于爱情中高调和低调的事情。作者认为,凡是爱情中高调宣扬的一方,必定是两个人中爱得比较深的那个,或者是对方的条件远远好于自己。举个例子,你买了件特别靠谱顺心的东西,忍不住想跟朋友炫耀或者推荐一下,一是这东西真心好用,这种愉快的心情一定要找个地方抒发,另一方面证明自己的眼光品味多么矫矫不群。但是作者同样不赞成两人偷偷享受感情,爱情本身就是件美好的事情,谈不上要严守秘密,真心相爱的人大大方方自自然然地走到众人面前,是一定会得到祝福的。刻意地高调和低调都只是为了一个结果,所以,如果感情稳固,不如看开点,不要被这些琐碎徒增烦恼。与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关于外貌,作者写道:“天生丽质是种资源和财富,就好像银行账户一开始就多了一笔钱一样,赢在起跑线上。但是世界上除了美貌这一种原始力量以外,还有很多种力量可以用来和人生抗衡,为人处世的端正、良好的教育和优秀的职业素养、善良耐心温和的相处之道等等。”况且,在时间大神面前,再过二三十年,你们的肉身在上帝面前也真正平等了,其他力量开始举足轻重。

关于单身女子的“爱无能”,作者写道:“中国单身女子,只熟悉自己原生家庭中的父母相处模式,如果过于美好,则按图索骥;反之,她们会把所有小说影视中的浪漫幸福场景拼凑出一整套爱情婚姻模式。这种高期望、自己又完全不熟悉的爱情模式,使她们在爱情中产生恐惧和巨大的落差。”所以,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认清小说影视作品和现实是不一样的,认清两性关系的复杂性和遵循一定的科学性,激发自己的女性特质。当拥有自信的时候,自然会走出一个人的世界,出于期待,而不是出于完成任务的需要。

曾经,我跟朋友吐槽自己没有爱和被爱的能力。朋友还安慰我,没有爱的能力还好,被爱哪里需要什么能力,你等着别人爱就行了。但是被爱又怎会如此简单?如何准确感知对方的心意,如何在该进的时候进,该退的时候退,该吵架的时候吵架,该宽容的时候宽容,都需要恰如其分地行为表现。

苏格拉底曾说:“爱情是我在这个世界上唯一懂得的事情。”但是也曾被悍妻骂完之后一脸盆水直接泼过来,哲学家也只能自嘲:“打雷之后,必会下雨。”

然而,小说影视中的爱情和现实中的爱情到底差别多大?这个度又是怎么区分的?这又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在爱情里受伤的年轻人,谁不是一边喊着不想活了,一边又带着成长中的累累伤痕,努力地活着?

爱和被爱的能力,是我们毕生的修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些有伤的年轻人》| 谁不是一边不想活了,一边努力活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sdq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