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章目的
性能指标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本文对性能指标中系统性能指标、资源性能指标相关内容进行描述
2. 系统性能指标
系统性能指标也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常见系统性能指标如下:
2.1 响应时间 Response Time
Response Time 是从客户端发起一个请求开始,到客户端接收到从服务器端返回的响应结束,整个过程所耗费的时间。
不同行业不同业务可接受的响应时间是不同的,一般来讲,互联网企业对系统相应事件的要求一般在500ms以下。
常见的响应时间评价指标有平均响应时间/tp50/tp90/tp99等。
响应时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系统性能指标,它直接影响了用户体验,且在系统优化时,优化响应时间可以提升系统处理能力。
2.2 吞吐量 Throughput
一般使用hps/qps/tps等指标来表示系统吞吐量。相应数值指标越大,吞吐量越大,系统处理能力越强。
一般来讲,可以通过降低系统响应时间和对系统进行横向扩展等措施提升系统处理能力。
2.3 系统性能指标总结
在对系统性能进行测试评估时,一般也会要求请求错误率(简称FR)保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
3. 资源指标
资源指标与硬件资源消耗直接相关,也就是所谓的资源利用率。
3.1 cpu
如果cpu利用率持续超过 95%,则表明瓶颈是 CPU。可以考虑增加处理器或更换更快的处理器。一般可接受的最大上限是 80%~85%,合理使用的范围在 60%~70% 以下。
CPU 资源成为系统性能瓶颈的征兆:
- 很慢的响应时间(slow response time)。
- CPU 空闲时间为零(zero Percent idle CPU)。
- 过高的用户占用 CPU 时间(high Percent user CPU)。
- 过高的系统占用 CPU 时间(high Percent system CPU)。
- 长时间的有很长的运行进程队列(large run queue size sustained over time)。
如果处理器队列长度(System/Processor Queue Length) 大于 2,而处理器利用率(Processor Time)一直很低,则存在着处理器阻塞。
3.2 内存
内存资源成为系统性能瓶颈的征兆:
- 很高的换页率(high pageout rate)。
如果该值偶尔走高,则表明当时有线程竞争内存。
如果该值持续很高,则内存可能是瓶颈,也可能是内存访问命中率低。 - 进程进入不活动状态。
- 交换区所有磁盘的活动次数很高。
- 很高的全局系统 CPU 利用率。
- 内存不够出错(out of memory)。
3.3 硬盘
I/O 资源成为系统性能瓶颈的征兆:
- 过高的磁盘利用率(high disk utilization)。
- 太长的磁盘等待队列(large disk queue length)。
- 等待磁盘 I/O 的时间所占的百分率太高(large Percentage of time waiting for disk I/O)。
- 太长的运行进程队列,但 CPU 却空闲(large run queue with idle CPU)。
- 太高的物理 I/O 速率 [large physical I/O rate(not sufficient in itself)]。
- 过低的缓存命中率 [low buffer cache hit ratio(not sufficient in itself)]。
3.4 网络带宽
可以通过监控网络带宽的使用数值与理论数值进行比对来确定网络带宽是否存在瓶颈。
在实际性能测试中,如果发现始终报连接超时,而实际手工访问可以正常访问,可以通过 ping 应用服务器 IP 或网关 IP,如果出现网络严重延迟或丢包,则说明网络不稳定,需要检查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