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熊/文
2007年,巴菲特和著名对冲基金合伙人,进行了一场为期10年,赌金100万美元。
这家对冲基金的历史回报是比较优秀,2002年~2007年在扣除所有费用之后,为投资者创造了95%的收益率。算是业界领先吧。
2007年,对冲基金的合伙人,选择5只对冲基金,拍着胸口和巴菲特打赌未来10年收益一定大幅超越标准普尔500指数。
而老爷子巴菲特,也很调皮。心想“你说能超越指数对吧,那就完全复制指数跟你赌咯。”那就这样,巴菲特,买且仅仅买入一只先锋基金公司的“标准普尔500指数基金“。一只完全被动管理型的基金产品。
2017年,赌约期限到了。
巴菲特轻松秒杀了对冲基金经理。
这个故事,被业界广为流传。
有些人说,“指数基金果然长线法宝,看来专业的基金经理也是无法战胜市场的。”
这句话,我只同意一半。那就是“指数基金是长线法宝。“特别是对于普通的投资者来说。
但是要说“无法战胜市场“我就持保留意见了。
我们看待和分析一个事件,要把事件放在事件所发生的背景之中来看,才会更加客观。对于巴菲特和对冲基金经理的赌约,事件发生在美国,参考的是美国的股票市场。
我们都知道,美国是资本市场最为发达的地方之一。资本市场的历史已经有200多年了。资本市场的参与者更多的是机构投资者。所以,资本市场的效率很高。
插播一下,所谓资本市场的效率。就是市场价格,反应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程度。从整体上看,就是指数的走势以20年为周期,基本是45度角慢慢往上走的态势。因为经济的总是在发展的。故整个经济体的内在价值就是在不断提升的。
相反,效率稍微低一些的市场。就容易出现指数走势大起大落。
咦,貌似在说,我们大A股啊。
其实,我们大A股,确实就是效率比较低的市场。这是由于投资者结构决定的。我们中国的大A股投资者是以什么为主。必须,散户为主呀。地球人都知道。
不过,这样并不是说“效率高“就是好的。凡事都有两面性。市场效率高了,说明价格走势会相对平稳,很少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
不过,想要获得“超额收益“就不那么简单了。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大起大落的市场。就是“效率比较低“的市场。也就是”乱世“。所以更容易获得超额收益。因为,市场参与者,更多的倾向于”追涨杀跌“,更容易受到市场情绪影响而对股票进行买卖,而非价值判断。
举两个活生生的栗子。(并非推荐,请注意)
一个是格力电器。看看看,4月25号,格力发了2017年的年报,常年都有现金分红的它,突然年报说我格力“无现金分红“。于是乎,4月26日,格力股价直接-10%跌停。
图1格力
第二个伊利股份。就是卖牛奶的伊利。4月26日伊利发布2017年年报。净利润增长5.99%,低于市场预期。第二天,4月27日,伊利-10%跌停。
图2伊利
这就是市场情绪影响股价短期波动的典型案例。且不说,格力和伊利两家公司在中国电器行业和乳制品行业中属于绝对的寡头。就因为一个“净利润增长5.99%“不及预期就卖出?是不是有点太草率了。
以前,和朋友分享说。市场越关注的指标例如“净利润“,越容易扰乱我们的判断。比”净利润“更值得关注的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和“现金流”。从这两点看,伊利这家公司并没有什么问题。
所以呐,一家公司股价的长期表现,基本趋向于利润增长情况。特别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利润”增长情况。
还有,企业时常会根据经营需要,调节一下利润。例如,做生意中的多进一些原材料啊,加大某一部分的宣传力度啊,都会影响到短期利润表现。
因此,一家好公司,因为市场短期情绪,股价出现大起大落。这就是理性投资者获取“超额收益”的绝佳机会。而这种大起大落的机会。在我们A股时常发生。
超额收益,也就会常常出现,至于你能不能把握又是另一回事了。理性的投资者,才能成为“这类市场”的赢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