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在曙光和蛙鸣声中迎接一天的好心情。我们的房间原来还可以看到日出的亮光,窗外风景宜人。
忍不住跑到花园拍摄,发了三组酒店的视频,从未试过如此刷屏,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1,

早上的开封很拥堵,景点的门口,人口密集,本来想看开封四大必去景点的,经过天波府,看到队伍有马路那么长,马上决定不去了。
后来才知道排队的都是老人,今天三月三,老人因为排队免票,买票的很快就可以进去,中国景点说是尊老爱幼,大热天的一点人性化都没有,就怕损失利益,有一点点权利,哪怕是守卫门口的保安,有时对弱者也会摆出耀武扬威的任性,这是整个社会的不良风气。

走在龙亭门口,见整个广场被人占满,想去的心情全无,不如放弃,又掉头走了。原来今天三月三王母娘娘生日,龙亭供奉的就是王母娘娘。
因为节庆,一路车游,开了一个多小时,才到开封府。在门口遇到兜售的黄牛票的,我们没有因贪小便宜而去买,但他们不死心,一直跟着。
走在买票口时,又围上一群骑三轮的师傅,说开封府我们来的太晚了,已经没有节目了,不如一块钱带我们附近的地宫观赏,门票才35元。
一想起西安的秦始皇地宫,一点兴趣也没有,不想去,只有一位没做攻略的朋友说想去,大家不去她也跟着不走了。

幸好没去,后来听讲解员介绍说,这些拉客的许多都是假的。开封府里的楼台亭阁都是后来建造的,但里面的故事年轻的讲解员讲的很好听,真佩服她们的记忆力,要把那么多的故事书原封不动的背下来,对我来讲真难。
开封府是北宋京都官吏行政、司法的衙署,被誉为天下首府。据史料记载,北宋开封府共有183任府尹,尤以包公打座南衙而驰名中外。
不到开封府不查资料,追偶像剧追多了,以为开封府就是包公的府底,真是孤陋寡闻的可笑。
在摆放刑具大堂的墙壁上,刻着包拯留传下来唯一的一首诗,据说这是包拯开始从政时写下的一首明志诗。

诗曰: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
史册有遗训,勿贻来者羞。
寇准、欧阳修、蔡襄、包拯、范仲淹、宗泽等这些北宋名臣以及苏东坡,司马光等,先后出任过开封府。北宋的太宗、真宗、钦宗未当皇帝之前也曾坐镇开封府,体察民情,治理京畿。
他们执法严明,清正廉洁,弘扬了“公生明,清慎勤”的功德正气,开创了“清廉刚毅,除暴安良”的官衙新政。

听讲解,其中写《醉翁亭记》的欧阳修是94任,而包拯是137年换了138任,当官确实不好做,包公在位堪称包清天也只上任了一年零三个月,他是安徽河肥人,身高只有162公分的白面书生,和民间流传的黑脸完全相反。
梅花堂这三个字真不好认,导游说许多人在这里的“槑”字经常有游客会念“dai”,发图片给老公认,他故意也读成“dai”,逗得我直乐。


这里的景点不大,一个半小时就可以逛遍,站在新建的仿城墙围墙上,还可以极目远眺开封市区。我们差不多中午才去,所以都没有看到表演,开封府的别名叫做南衙。

后店转角地上爬了一只小狗一样大小的动物,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导游说这是古时的窃听器,这小动物会听人说话并传话。
在宋朝,是没有时钟的,要知道时间,就靠开封府每隔一个小时的报钟。
2,

下午二点,我们又进了清明上河园,在挤集的人流与炎热的阳光里,一点也没有昨夜的惬意。
游客一团团一队队,这样的拥挤实在让人兴趣难再。走走停停,连亭台楼阁江水悠悠也让人没了感觉。

朋友们爱拍,帮着拍了几张,就急急往前,在城楼下油灯博物馆转了一圈,这里一个游客也没有,只有一位朋友跟着我来清凉幽静,好不惬意!
油灯起源于火的发现和人类照明的需求。千百年来直至洋油灯与电灯的出现,一个有着几千年技术文明的历史,才在二十世纪终结。

“书灯勿用铜盏,惟瓷质最省油。”“万古分看简册,一生照耀付文章。”在许多古书中都有提到油灯的故事。
油灯与人居住环境的关系,除了反映居住者的经济和政治地位之外,还表现出地域上的一些特点,以及文化上的一些差异。
与南北居住环境相应的,南方的油灯精细,北方的油灯粗矿,南方的造型富于变化,北方的造型流于一般。
穷人的燃灯,几乎都是简陋的,随便用一个能够盛油的器械,加上一根灯芯,就可以作为油灯。

宫廷的油灯豪华民间的油灯简陋,宫廷的造型防护,民间的造型简单。在宫廷中,同样是照明,亮度的要求也较高。
能够从油灯的状况中,看出家庭的经济状况,同样在数量和质量上看出身份和地位。
一盏小小油灯都可以汇集这么丰富的知识。
3,

出馆,我们爬上城墙,看到下面黑压压的人群,大家都是索然无味,身体也疲惫,想想还要坐长途回云台山,准备打道回程。
返回的路上,穿过人流,在湖边的柳阴下,小伙伴们看到许多挂了秋千,爬上爬下又玩的不亦乐乎。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这感觉确实好。
值得一提的是,在柳岸边,抓到了整个行程中较满意的几张美图。姐妹们都喜拍照,出园等候半天,才姗姗来迟。

玩了一天,大伙实已腿脚疲惫,见到有马车驶过,赶紧拉下,一行6人兀自坐在车里赏余下的风景,总算可以休息。
不曾想中途拉车马夫为了生意,硬是又接了四位超重量级的人物上车,让我们瘦小点的坐车夫位置。

倒是乐于当一回车夫,只是苦了这匹雄壮的马儿,拉十个人再加上车箱,起码超吨位,悲呼哀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