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过二十五岁以后,渐渐发现身边人开始称老。年过二五或三十之人必称自己是中年人,花痴的女人叫中年少女;微胖不爱洗头或者皮肤爱出油的男人叫中年油腻男;当妈了叫老母亲;当爸爸直呼“中年危机”。说到底不过是一群而立之人的自嘲。
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二十到三十多岁皆被称作小年轻,四十岁正当壮年创事业,上了五十才敢自称一声中年人。
在我即将到来的三十岁,我还在为了自己的房子车子愁眉不展的时候,“中年人”这个称谓也如约而至。我的孩子两岁,公公婆婆全职带娃,我和老公奔波两地,我觉得生活好像才刚刚开始,为何,就已至中年?这让我几度不解。
老家人说,老家人逢整岁必办生日,是那种需要邀请所有亲戚参与,大办酒席的聚会。我争辩自己还没有到三十,今年刚刚二十九而已。但是她们觉得,不都一样!这让我几乎想去翻万年历来理论,可少一岁又能怎么样,在她们眼里,我已经到了这个年纪,已经不可避免地踏进了中年人的行列。
生命周期不知何时被迫提前了,当然不仅仅是我,还有千千万万个我们。无意发现的小皱纹让我冲进护肤店一顿狂购,可是,“中年人”这个名号我却不敢自称。
讲真的,中年人可没有小年轻们戏谑的那么简单,才不是泡一杯热枸杞就可以无病呻吟了。更何况我们中的大多数人还在喝着碳酸饮料吃大排档,还在喝着啤酒唱一夜,不是长了点胡须就可以称“大叔”。在我不大的圈子里,尚有一些同龄人未婚,甚至还没有“断奶”,如何对外张口就来,人到中年?
中年人肩上负担的是一家人的生活,至少也是可以保障一家人每天日常开销,能让家庭合睦,能有稳固收入的人。
想想二十出头参加工作,三十岁时候无论你是否事业有成,你在五十岁人的眼里也还是年轻人。
说到这里我又不得不说一下“老年人”,中国农村有句老话叫做“养儿防老”,大家一致认为“嫁出去的女儿都是泼出去的水”,只有儿子才是自己晚年的保障,当然,在以农业为主的旧社会这种思想无可厚非。在当代就多少有些“倚老卖老”的嫌疑。
如果你到国外你会发现,大街上60多岁还在从业的人比比皆是,而且他们并不觉得自己“老了,干不动了”。而在中国,60岁以上还在工作的,要么是能力无人能及,不可被替代的大老板,要么就是家里孩子“没出息”的穷苦人家。一来是“到了年纪就应该退居二线带娃”,二来是别人看到“上了年纪”的人还在工作,必少不得在背后“戳他们孩子的脊梁骨”。所以对于中国式“老龄化”我似乎也说不上什么,毕竟老者为尊。
正常到了50岁以后,大家就开始计算自己退休的日子。所以反推回来,似乎30岁自称“中年人”也不过分,无论是否成家立业,岁数到了,就该说这个年纪的话,做这个年纪该做的事情?
虽然在长辈面前声辩自己还没三十岁并无多大意义,但是我还不想承认自己是个“中年人”,我觉得我还可以做很多事情,还可以改变很多事情,一切还没有定型,我还心怀年轻,想去闯荡,想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不需要岁月为我冠名,我也不需要喊着口号前进,更重要的是,中年人,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我愿意永怀学习之心,谦卑地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