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重塑大脑,重塑人生》很久了。今天就想来分享下这本书的一些内容。
看到“重塑人生”的时候,相信大家都会有很多憧憬。

先来看看这个重塑人生的“神经可塑性”是个什么东西?
从字面上就可以猜到它的意思:我们的大脑、神经是可以重新塑造的。
其实,在神经学界,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主张“功能区域特定论”的。
“特定论”认为大脑每个区域的功能是先天就设定好的,感官、外界信息进入我们大脑的路径,不会改变。如果坏了,坏掉区域的功能就永远失去了。

神经可塑性刚好与“功能区域特定论”相反:大脑能够从功能和结构上重新组织自己。

大脑最基本的单位是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一些神经细胞要一起工作,于是产生了联结,这样的联结叫“神经回路”。

大脑就是由很多个神经回路联结成的神经网络。
如果大脑有一条重要的神经回路断掉了,

大脑就会动用平时不常用的神经回路来代替原来的回路。

这些平时不常用的回路虽然一开始联结不如原装的,但越用,联结就会越强。
所以,大脑神经元受损后,只要附近还有活的细胞,就有希望恢复一些功能,神经元可以长出新的分叉,把受损区域的功能接手过来(重组)。
实验研究显示,大脑的重组可以发生在很大范围,甚至跨越区域。当一个脑半球某些地方不能正常工作时,另一个脑半球对应区域就会接手这项工作。

大脑的可塑性遵守一些原则规范。
比如“用进废退”规律
未成熟的大脑,神经联结比成人的大脑多50%。青春期时,大脑会开始修剪那些不常用的神经联结和神经元(废退)。

当大脑分配处理的资源(空间区域)不足时,大家(大脑功能)会抢占这些珍稀的资源。

我们生活中用进废退的体现:为什么我们年龄越大,学习新语言越难?
因为随着年龄增长,我们使用母语的频率越高,母语占据我们语言地图的空间就越大,不给新语言机会,所以年龄越大,学习新语言越难。

小孩子为什么相对简单很多?
因为他们是在差不多的时候开始学习,用了差不多的时间,两种语言都抢到了地盘,就一起共享了语言地图区域。

我们的坏习惯那么难改,也是一样的道理。
坏习惯已经占据了大脑地图的空间,每次我们一重复这个习惯,又占据更多的空间,让好习惯难以立足。
以上是读书的一部分内容,如果有兴趣,可以去阅读原书,或者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两个狮子。会有不定期分享阅读,育儿,中医,健康管理等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