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底回了趟老家,咸阳。
毕业四年,唯一一次在51三天小长假回家。年纪大了,懂得体谅父母的不容易,回去看看爸妈,也让爸妈看看我,他们想念远在1500公里外的女儿。
我哥的儿子,我的小侄子小阳阳已经11个月了。我哥跟嫂子在西安上班,一周回家一次,我爸妈在家带孩子。
晚上小侄子哭了我妈要起来哄他,饿了我妈要起来给他和奶粉吃,小侄子晚上12点睡,我爸妈就12点睡,小侄子4点起,爸妈要4点起。他还是世界的中心,一刻都离不开大人。
我还没有当妈,体会不到为母的苦与乐。光是看着我哥的小孩,我已经想要给他买最好吃的饼干,最帅气的衣服,带他去坐摇摇车,看着他哭,看着他闹,看着他冲我傻笑,心里像抹了蜜一样甜。
小侄子的到来,老爸笑的比从前多了很多。老妈胖了很多,带孩子辛苦,却也难的开心。
我难得回家,一年最多三次,不够春夏秋冬。
陪我妈去菜场买菜,遇到熟人,我妈就说,哎呀,女子回来了,这是我女子…… 一个村的人就说,哎呀,女子长这么大了,都认不出来了,比以前洋和(洋气)了……你看大城市就是不一样……
女儿回家也成了话题,一年不超过3次的话题。
02
在家第三天下午,从镇上坐车到县城,从县城30块钱打个黑车到西安,又做9站地铁见闺蜜。
2014年毕业离开西安后的每一年,但凡回家都要见她,这成了我们彼此心照不宣的秘密。
2014年,我认识了她,隔着1500公里的距离,我们硬是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四年里,她看着我从130斤到96斤,看着我从丑肥圆到有了自己的味道,看着我从单身到感情稳定。
四年里,我看着她从花瓶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看着她在内在成长路上一路狂奔,上5000元的化妆课,考心理咨询师,考中级会计师,到现在考CPA,看着她在感情路上跌跌撞撞。
四年里,我修成了她的外在,她修成了我的内在,我们彼此成就。
我们去吃好吃的菜夹馍,超级无敌变态辣的湘菜,去秦岭兜风,去我的母校拍照,去逛街试口红试包试手表试高跟鞋。穿着优雅的裙子躺在VIP电影院看《后来的我们》哭的像一个傻逼,我们在深夜喝酒自拍敷面膜聊天,我给她订鲜花,她送我粉饼。
我们向往美好的生活,并为之努力。
在我眼里,这个曾是花瓶的姑娘,如今已经坦然地坐在地毯上看着她一整面墙的书柜感慨人生。
03
她不再是那个她,我们那个镇还是那个镇。
我跟我堂妹出去给我哥小孩买衣服,发现童装店的老板是我小学同学,于是让我妹去问衣服有没有尺码,让我妹去付钱,假装没有遇到。
从小和我一块长大的发小,女儿已经7岁了,前后追着我,要跟我玩“切水果”游戏。
我上小学的马路对面,有两家修鞋子的摊,一个是50岁的老人,一个年轻的,30岁。我这次回去还看到当年那个年轻的修鞋子的还在摆摊修鞋子,距离我上小学过去20年了,他也从年轻变老了,当年那个年老的补鞋的,也许生病了,也许不在了。
我初中喜欢吃学校门口的一个油炸馍,瘦高的男人从初中门口摆摊卖到高中门口摆摊,后来我们镇上的高中挪到了县城,他也把那辆炸油馍的车挪到了镇医院门口,做了15年的油炸饼,车子从当年的人力三轮车换成现在的电动三轮车。
我们镇上开了正新鸡排;一碗砂锅从10年前的3块涨到现在的7块钱;卖擀面皮的老板搞了台抽真空的机器,把擀面皮邮寄到全国各地;小我6岁的堂妹从淘宝上买地毯,窗帘,床上四件套,20块钱的台灯把自己的房间装饰成性冷淡风;镇上最热闹的医院门口第一次装了红绿灯。
我回家最爱吃的还是那家的砂锅,那家的擀面皮,那家的肉夹馍。
爸妈还是会在我回上海之前,给我行李箱里面塞红星软香酥,锅盔,核桃,苹果,我一边唠叨说,人家上海又不是没苹果和核桃?一边拗不过爸妈,使劲往箱子塞。他们这一生,对于孩子,习惯了给与。
小镇是生我养我送我出来的小镇,爸妈是生我养我送我出来的爸妈,尽管灰尘仆仆,却是我一直的惦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