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被爱的瞬间很普通
关于爱,哲学家们研究的是如何给予一个通用的定义,诗人们则更偏向于给一个美好的定义。
而科学家们总是喜欢用科学的方法去发现一些事实真相。
什么时候,你会感觉自己被爱,被喜欢了呢?
来自宾夕法尼亚的心理学家们做了一个大范围的调查。
结果非常简单,也非常的普通,没有太多惊天动地的时刻,也没有传说中的暧昧心跳小动作。人们感受最深的只是一些平凡的动作,比如日常的拥抱、接受赞美和礼物。
有一些时刻非常普遍,比如宠物看到我们表现出的高兴的样子;比如当孩子依偎在你的身边;再比如有人向我们表达同理心。
而另一个最无法引起被爱感觉的调查里,人们达成了惊人的一致意见,那就是他人任何意味着过度控制或者占有欲的行为,比如追查你行踪,追问你做事的动机,想要改变你等等。
根据调查给出的结果,你是否发现了,在亲密关系中,原来让对方感受到爱的温暖是如此简单呢?
2、抖音价值分类
曾经在分析自己写的文章的时候,曾经把文章的价值分成了三类——娱乐性价值,知识性价值和认知性价值。
娱乐性就是那些新闻、笑话、故事等,知识性价值就是那些你所不知道的涨姿势的知识,而认知价值则是颠覆你认知的视角、真相和格局。
娱乐性价值让你开心一下,知识性价值给你聊天的素材,认知的价值给能让你认知升级。
有些经典文学可以三者兼具,比如《三国演义》,有些文字则单一侧重某一种价值,比如段子重娱乐,科普重知识,经济和金融的一些人生算法重认知。
每个文字工作者的目标,都是写出兼具三者的好文章。
抖音和公众号的区别,就是内容表达形式的区别,文字需要阅读,而阅读本身就是反人性,需要调动大部分脑区域的认知行为。而视频则不一样,它很难唤起你的认知思维。
很多人看电视剧都是托管模式的,完全不思考,纯娱乐该笑就笑,该哭就哭,笑完哭完大脑里记忆缓存一清除就什么都不剩下了。
所以如果用上面三种内容价值分类来分抖音,就有点不适合,因为抖音本身的主要定位依然在娱乐价值上。
那么我们可以换个视角给抖音的内容价值分个类——观赏价值,娱乐价值和知识价值。
观赏价值主要是美的东西,美人,美景,配合美的音乐就是完美的视听盛宴。
娱乐价值不用说,小品式段子,剧情类超短喜剧,还有因为竖屏带来的表情搞笑戏都能给你带来情绪释放,或笑,或哭,或沉默。
至于知识价值,对于很多平时没机会看书,没机会上网去系统学习的人来说,15秒的教学也能学到很多东西了。
同样的分类,同样的目标,有专门侧重于一种价值的,当然也有三种价值都有的,往往视频优化到最后,都多多少少含有两种以上价值。
3、臭味相投的心理学背景
为什么臭味相投便称知己?因为我们总是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
那么这种相似,是有客观的标准么?比如身高、性格测试,学习成绩等等。还是就是纯粹的主观认为相似,就有好感呢?比如我觉得你聊的来,就觉得挺顺眼。
当然了,初次见面我想大家都是凭借自己的主观感知,来确定对方是否和自己相似的。
那么为什么感觉相似后,就会有好感呢?背后的心理机制是什么?
有专门的心理学家们做过研究,然后总结出了五种心理机制。
首先,我们在和自己观点相似的人交流时,会对自己更有信心。
然后,我们都是自恋的人,对自己评价往往都是高估的,那么对于那个和自己像的人,自然印象大大的不错了。
第三呢,我们潜意识觉每个人都会喜欢相似的人,那么肯定会觉得对方也会喜欢我们,感受到被喜欢以后,就能更加喜欢,是不是有种莫名循环的感觉?
第四,自然是沟通会非常愉快,你能不断获得认可和反馈,因为相似的性格嘛。
最后一点,相似的人更能给你成长的机会,人往往不愿意接受完全相反的观点,但是能够接受相似观点里的微创新。
这些微创新因为接受起来容易,而且又能给你不一样的新视角,所以往往能更快的让你认知升级。
因为这五点,我们在认识一个人的初期,总是会对相似的人充满好感,至于之后相处,其实就是长期博弈,加上双方是否懂得经营关系了。
有时候爱情是选相似的人,还是选完全不同的人?其实这得分开来看,在前期,相似的人能让你快速建立联系,但是长久来说,还是得看本质,也就是对爱情的理解是否一致,对未来的规划是否一致,对于感情的态度和方法是否在同一维度上。
网友评论